返回第714章 多收三五斗  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第714章 多收三五斗

金秋大地,

长安郊外的风都是自由的,

王府的孩子们感觉什么都是新鲜的,一路上咋咋呼呼的。

“阿耶,阿耶,快看,那里有个人骑猪!”

城南大道上,果然有个老头骑著头大猪。

那猪起码得有五六百斤,十分巨大,老头骑在上面显得十分瘦小,可骑的却十分的稳,那猪看著巨大却又温驯,一扭一扭的走的並不慢。

就是那屁股后两颗蛋又大又显眼,一甩一甩的。

“他怎么骑猪啊,阿耶,猪不是吃肉的吗?”李琮好奇的问道。

李逸笑道:“你小子还能认识猪,不错,这老倌骑的是配种的公猪,这种猪养的久了,也通些人性,猪倌跟它熟,便能驯服骑乘。”

“其实除了马骡驴可以骑乘,牛、猪甚至羊也可以骑的,就是比较慢而已。”

配牛配马,甚至配猪,也是门小生意。

李家这些年推广合作养猪模式,建有猪场,养了许多母猪下崽。猪崽断奶后,就送到合作的农户家中,他们圈养,养大后李家回购。

一种常见的合作模式,就是猪崽不要农民出钱,只需要把猪圈的垫圈草猪粪抵付。

猪粪换猪崽的合作模式,李家和农户都很得益,百姓无需本钱有了猪崽,平时些时间弄猪草餵养,长大后李家回购能卖不少钱。

这对农户来说可是不小的收入,猪草这些小孩就能帮忙解决,李家还会提供些兽医等帮助。

数年下来,这个合作模式已经越来越受欢迎,合作养猪的百姓也越来越多。

当然也有些小地主或是自耕农,也看上猪粪肥田的好处,於是自己掏钱购买猪崽,或是分期付的方式购买。

养猪的人多了,

当然也会有人自己开始养一两头母猪下崽,这个时候,民间便也就出现了养公猪的,

他们赶著公猪到处去给配种,也是门不错的小生意,特別是对一些年纪大的老头来说,体力不行,別的重活也干不了,赶著猪下乡却也还不错。

京畿城郊,

有长安这个巨大的猪肉消费市场,养猪不用愁销路,还是有不错的收益的。

尤其是如今这几年,隨著玉米红薯土豆南瓜这些的推广,让农户能从原来养一头猪,到养上三四头了。

边边角角的地种上红薯玉米萝卜,这些杂粮不仅能成为人的口粮,红薯藤、小土豆等也能餵猪。

特別是红薯藤,可以一直割,还不会影响红薯產量,餵猪极佳。

种上一亩红薯,可以餵养两三头猪。

养猪既能卖猪,还能卖粪,现在在神禾塬、御宿乡一带,几乎家家户户都养猪,少的养一两头,多的养上三四头。

而李家这样的,还有许多猪场,养的更多。

记住我们101看书网

长安的贵族们,不屑吃猪肉,称为贱肉,他们喜欢吃羊肉。

可长安数十万军民,

並不是人人吃的上羊肉的,

偌大一个长安城,肉食的需求极大,羊肉驴肉、鸡肉鸭肉鹅肉,还有鱼,这些以外,其实猪肉的占比在逐年增大。

毕竟猪肉价格低,

除了贵族们瞧不上,一般人能吃上肉食就不错了,哪会还挑肥拣瘦,况且猪肉较肥,这年头百姓最缺油脂,因此现在李家挑选的一些较肥的品种,圈养后的肥猪,越发受欢迎。

小胖子李琰看著那猪倌骑猪,觉得特別有意思,“阿耶,我也想骑大公猪。”

这公猪虽能长到五六百斤,但个头可比马矮多了,哪怕是李逸买的果下小马,也比这公猪要高些的。

肥胖的大公猪,让这些小傢伙们觉得很可爱。

“这公猪啊,你別看著猪倌骑的温驯,別人可骑不得。凶起来,一点不比野猪差。”

代王府是吃猪肉的,不仅下人吃,李逸和妻妾儿女们也吃,小傢伙们还挺喜欢吃。

这主要是李家的猪肉烹飪的好,菜式丰富,再则李家养的猪基本都是阉割过的,养殖的也比较乾净。

不像有些人家传统养猪,猪圈也是厕所。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就喜欢吃猪肉,还写诗说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他发明了东坡肉。

以前杜如晦惩罚儿子,让他们吃猪肉,把两儿子噁心的不行,一来他们觉得猪肉下贱,甚至可能污秽,二来杜如晦给儿子们吃的是白水煮的猪肉,完全没处理过,自然不好吃。

这就好比满清入主中原后,清廷於乾寧宫举行春秋大祭,惯例有王、大臣、侍卫进內吃祭肉,称为颁胙,

这种胙肉,王公大臣们都吃的很煎熬,规矩只能清水煮至半熟不加调味,严禁添加盐、酱等,

这些锦衣玉食惯了的人哪里吃的下。

但如果是给贫苦百姓吃,就算什么调料不加,那他们也绝对不嫌弃的。

哪怕如今天下一统,重归安定。

但就算是得了改朝换代一些红利,分了几十亩地的百姓,也不是能经常吃上肉的,

一个月能吃上一回肉,那都已经算条件不错的了。

神禾塬上,

小麦已经种下,

等到明年夏天,这塬上便是万亩金色麦浪翻滚。

罗三闻讯赶到塬上来迎接。

这位曾经差点被生活压弯了腰的佃户,如今在御宿乡可是有名望的乡绅,年收租千石以上。亩收租五六斗,意味著他拥有两千亩地以上了。

乡里谁不知道罗三郎那是代王都要称呼声三哥的人,

万年县令,那都经常请这位到县衙议事的,十里八乡的这些乡长、里正,那更得给面子。

“今秋,大丰收。”

李逸点头,从长安的粮价,就可以知晓今年是个好年头,夏粮丰收,这秋粮又丰收了。

“长安现在米价稳定在斗米二十钱了,粟价更是斗米十二钱。”

罗三说现在肉价也比较稳定了,猪肉价基本就是二十钱一斤,相当於一斗米价,和盐是一个价,盐也是一斗二十钱。

“记得那时你在无极观废墟上盖房子,买粮买肉请工,那时斗米三百多钱呢,猪肉一斤也是几百钱,

那时日子多艰难啊,

这才五六年,日子真的就如你说的那样好起来了。

谁能想到,现在猪肉一斤才二十钱了。

一只鸡也只要六七十文钱了,鸭子只要三十钱一只,也就大鹅贵些,一只得二百钱。”

就连贵人们喜欢吃的羊肉,也因这两年大量从突厥贩运南下,导致价格也下跌迅速,

一只羊价不过千文,小点的羊也就四五百钱了。

关键性的粮肉价格下跌,百姓民生当然也是好起来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