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6章 好消息 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中午,
皇帝特意叫李逸一起用膳。
饭食很简单,
掺了蝗卵粉和野菜和麦麩的玉米窝头,
一排姜醋鸡,一盘羊肉,还有两个素菜,炒豆芽和凉拌菠菜。
皇帝问起承乾在府上是否住的习惯。
“挺好的,跟我家那些小兔崽子们玩的很开心,吃的也很高兴,昨晚睡的早,一觉到天亮,早上起来又一起高兴的玩耍著呢。”
李世民听了后,也是笑著鬆口气。
他昨天听女官回来稟报,太子在李家的情况,尤其是吃火锅时的样子,他都有些不太相信。
后来又担心会不会吃太多伤脾胃。
“也不能光顾著玩,功课也不能落下的。”李世民道。
“现在还是正月,新年里呢,不急,先让太子玩几天,跟我家孩子们熟悉熟悉,適应下我府里的情况。
等过了上元节,
便让他们收心,开始读书做功课。”
李世民点头,
“孩子交给你我是放心的,”
转头皇帝说起了粮仓的事,他还是想杀一批,这样才能杀一儆百。
“陛下,现在重要的把粮仓的亏空补上来,留他们一条命,他们才会想办法把粮补上,若是杀了,估计有些人家就不会再补了。”
李世民怒道,“那朕就抄他们的家。”
“那些贪官污吏,肯定也都会狡兔三窟,钱財也不会都放在明面让。倒不如饶他们一命为条件,让他们自己筹集钱帛粮食,把亏空的粮补上。
不管他们手上有没有这么多钱粮,让他们自己找家族亲戚们借也行,总得先补上。”
亏空补上了,一切好说。
虽然有些亏空,並不是现任產生的,但一个个追查。
大唐立国也才第七个年头,
前朝的就不追究了,但本朝这几年的仓粮还查不清楚么。
杀人並不能解决问题。
不过死罪可免,活罪难逃,补上亏空,换得的也只是免死罪,到时该免官除名,还是流放,也是照样要处置的。
“朕没想到,
大唐建国都第七了,都已经是贞观元年了,没想到吏治还这么败坏。”
“看来必须全面整顿吏治了。”
“陛下,如今许多官吏,有些是前朝留任,有些是临时简拔,確实有不少很不合格。
臣建议,朝廷可以先派出大臣巡省各道,考核官吏。
能者上、庸者汰,官吏一年一小考,四年一大考,按考核升迁。
加强扩大科举,以科举所选士人,逐步取代那些庸官。”
李世民点头,
当年爭天下时,朝廷对那些归附者很大方,授官赐爵,甚至对他们的部下也都安排官职。
往往率一县归附,朝廷便升置一州。
又对攻占的一些州县,也是要么原来官吏留任,要不就是临时提拔一些地方士人,甚至是原来的胥吏,授为官员,管理地方。
这些本都是临时过渡的,
但现在,大唐州县官府,到处充斥著这样的官吏。
本来早就该整顿清理了,
却一直拖到了如今。
“陛下,一步步来,考核官吏,罢撤贪官庸官,合州並县精简衙门,这些都要一步步来。
只要方向对就行。”
李世民嘆气,“朕每天面对著这千疮百孔破破烂烂的国家,总是忧心忡忡,寢食难安啊。”
“臣有好消息稟报。”
“朝廷自发布以蝗卵换小米的詔令后,百姓是相当积极。冬日里农閒,许多百姓全家老小一起上阵,
一天哪怕就挖个一斤两斤蝗卵,也能换上好几斤粟米。
对许多穷老百姓来说,这可全是圣人恩赐。”
朝廷粮仓,支出的粮食越来越多,一斤蝗卵换三斤小米,有官员觉得这样换下去,朝廷吃大亏。
可李逸坚持换下去,有多少收多少。
等到春夏之季蝗虫孵化出来,到时还要换蝗蝻呢。
收来的这些蝗卵当然也没浪费,晒乾或烘乾后磨粉,將来饥荒时,可以和玉米面豆面等掺合做救灾粮賑济饥民。
什么蝗神、天遣,
在实打实的粮食麵前,绝大多数老百姓,都选择能餬口的小米。
“还有什么好消息?”
“臣发现了师傅留下的仙草,此草名为凤眼蓝,俗称水葫芦,开蓝紫色,瓣上还有斑纹如凤眼。
此仙草有水便能活,尤其是在南方,一株一年就能分出无数株,一百天时间,一株就能分株覆盖六亩地水面。
其嫩茎叶可食。
也可以打成乾粉,若掺上玉米等粮食,可以成为很好的救灾之粮。
而在平常年月,
此物可用来餵养猪羊鸡鸭等牲畜···”
李世民听完李逸所描述的那些后,惊呆了。
“世间真有此物,一株百日便可覆盖六亩水面?那一年?”
太平年月可用来餵养鸡鸭牛羊,饥荒之时可以做救灾粮,平时还是一道可口蔬菜。
而却只要有水就能活,无需要精心种养。
“李真人留下的这神草,一点不输於金薯、玉米这些祥瑞庄稼啊。”
“此神物在哪?”
“臣家中书房中养著。”
“赶紧带朕去看。”李世民腾的起身,恨不得马上能亲眼目睹如此仙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