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27章 我剑也未尝不利  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没有了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陛下,凤眼莲茎极短,但有长匍匐枝,分株快,適应强,池塘、水沟和低洼的渍水田均可生长,最喜气候温暖、阳光充足的环境,喜生於浅水、静水中,分株繁殖迅速。

不仅可做蔬菜食用,也可做为饲料,还能做药用。

全草、根都入药,具有疏风散热、利尿通淋、清热解毒之效。”

皇帝看李逸那么隨便的拎起来一株,赶紧道:“小心点,若真有你说的那么神奇,那这可是宝贝,

国家珍宝。”

“陛下放心,此物最是顽强,就是扔地上放个十天半个月,看著好像乾枯死掉了,但扔回水中,仍能恢復过来。

甚至遇上寒冬枯萎,来年也能再长。哪怕根茎全死,其种子也能破土发芽。”

李逸把手里的那株凤眼莲递向皇帝,李世民犹豫下接过,双手小心翼翼的捧著。

“陛下捏下那葫芦,里面是很疏鬆,这东西比芦苇杆还轻呢,

晒乾后能用来编蓆子编袋子等···”

水缸里有锦鲤在游来游去,很是漂亮灵动,可皇帝看都没看一眼。

目光全在水葫芦上了。

“听你这么说,此物最適合在南方生长了,有些可惜。”

李逸笑著道:“在北方也一样能养,开春后天暖了,从南方运到北方,要不了三月,一朵就能繁殖长满一个水塘,隨便扔点在河里都能长出一大片。

等到寒冬到来虽会冻死,但也能生长半年,一样可以利用。”

“有道理。”李世民点头。

李逸指著那几缸的水葫芦,“陛下,其实在北方也可以越冬,比如像这样养一些在温暖的室內,就能越冬,等天暖和了,往野外水塘里一扔,就能迅速繁殖扩张了。

到了冬天,再弄些回屋里养著就行。”

要是养上一塘,天天捞都捞不完。

过去农村水塘里养水葫芦,为了避免繁殖泛滥太快,影响到塘里的鱼,有一招很管用。

把竹竿连起来,围著一个框,水葫芦就被围住没法朝外繁殖了。

要多养点就框大点,少养点就框小点,

要不然,很快就能把整个塘都覆盖完,塘里的鱼也就活不成了。

李世民把手中的水葫芦又放回了缸里,

“既然此物在適宜在南方生长,那不能耽误了,现在就送去南方养,等中原暖和了,这凤眼莲在南方繁殖的也很多了,正好再运一些回来养。”

民以食为天,

大唐立国以来,一直就还没法解决百姓吃饱饭的问题,

一有点大灾小害,就会出现饥荒饥民,甚至每年青黄不接的时候,也有许多百姓饿死,或只能外出逃荒要饭。

这水葫芦虽然只是草,

可能吃,那就不是一般的草。

虽然薺菜苦菜等许多野菜也能吃,但却没有哪种野菜能如李逸说的这水葫芦般厉害,

简直是采之不尽取之不竭。

扔一朵,三个月能覆盖五六亩水面,不占田地,不用人费心打理,更不要肥料,

这不是神草是什么。

饥荒之时,

若是南方遍地都是,那打成粉,和其它粮食掺一起做救济粮,总比糠麩、草根、树皮、观音土强的多吧。

有李逸之前献的玉米、金薯、红薯等祥瑞庄稼在前,

现在李逸再拿出这神草,李世民一点也不怀疑。

李真人在他眼中,那就是仙人般的存在,他现在甚至都怀疑李真人並没有被垮窑压死,

他觉得那只是金蝉脱壳,李真人只是离开了,此刻还不知道在哪云游呢。

“陛下,要不臣摘几朵给陛下炒一盘尝尝鲜?”

“万万不可,岂能如此暴殄天物!”皇帝拒绝,还说要派百骑来守卫这藏书楼里的六缸凤眼莲。

水葫芦,这怎么能叫水葫芦呢,这得叫仙葫芦,叫凤眼神莲。

“前有玉米、金薯等,如今又有这仙葫,真是天佑我大唐啊。”

李世民望著那株紫蓝色的朵,无比感嘆著。

这几年玉米金薯红薯等已经在关中迅速推广,虽说五六年间,还无法做到全面普及,但確实播种量已经不少了。

玉米虽说在平原良田上,无法跟麦子水稻比產量,但在山坡地、旱地等较差的土地上,產量却是超过穀子、糜子、燕麦等作物的。

金薯、红薯就更不用说了,產量惊人。

这些新作物,都给百姓带了实打实的好处,让许多人的口粮增加了。

君臣俩围在水葫芦边,商议著今年春耕的事,北方要防旱灾还要防蝗灾,因此少种玉米高粱穀子糜子小麦这些,

要多种大豆红薯土豆南瓜这些。

而南方要大力推广玉米红薯土豆等增加產量的作物。

先集中力量度过饥荒,儘量少饿死些人为主。

“哪有饥荒的盛世!”李世民长嘆,神色凝重。

“陛下,这只是暂时的。”

李逸提出,南方的水葫芦打粉,到时拉到北方来,掺上蝗卵粉、蝗虫粉,玉米粉、大豆粉等,做救灾粮。

这样有限的粮食能做出更多的救灾粮,賑济更多饥民。

这样的救灾粮肯定不好吃,但是饥荒时,饥民若是能吃上,也是能救命的。

真要发生大饥荒,若没賑济,乌泱泱逃荒的百姓,想挖草根剥树皮吃,都没得吃,早被前面的人吃光了,尤其是中原地区,一望无际的大平原,乾旱大灾之时,赤地千里,什么都没有。

古人有用萝卜做守山粮,以备灾荒的,太平年月把萝卜为原料,经蒸熟、捣泥、模具脱坯,然后自然风乾成砖状,在家里储备,甚至是直接砌成墙,

以备战乱、饥荒之时救急。

这样的砖,可比粮食更好藏。

李逸的水葫芦粉、蝗虫粉救灾粮,也可以做成砖状或饼状,也便於运输。

茶砖、茶饼不就是如此。

李逸望著那一片片翠绿,也不由感嘆,在后世,这玩意泛滥成灾,猪都不吃了。

而现在,却要成为救命粮。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