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06章 有梦想总是好的,烽烟再起  年代:我在瑶岭山下当农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匆匆数日。

一转眼来到了中秋节。

方唯和盘莲到底还是拿回来了见义勇为的证书和奖状,另外每个人还得到了500块钱的奖金。

好在两口子拒绝了一切采访,这才没有引起过多的关注。

今年过节,一家人哪也没去,就老老实实呆在了家里,和大哥大嫂一起吃了顿饭。

“公司发展发展到现在没有出现大问题,我觉得是和蔡总等人善于走基层路线有关。最近公司的管理层又开始陆续下乡了,这个传统不能丢。”

方平多喝几杯酒之后,话就多了起来。

他自从回乡之后也失落了一段时间,后来在巡视工作中发现了乐趣,工作干的津津有味,也重新定位了自己的价值。

怎么说呢,他觉得自己从一个没多少文话的农民走到今天,已经心满意足了。

“优良的传统是不能丢,要不然咱们搞得这个集体企业就没有意义。来大哥,喝起。”

方唯控制着喝酒的量,察觉到大哥有点晕乎的时候,便主动停了下来。

喝完最后一杯酒,盘莲和阿姐就开始收拾桌子,然后把月饼和几样水果摆了上来。

大家围坐在一起,不再谈论工作上的事情,只是闲聊。

一直到午夜时分,方平和田桂才返回了家里,方唯等等洗洗就睡了。

第二天上班,方唯才知道就在昨天,范志鹏悄悄的回到了村里,今儿一大早就离开了。他留下一笔钱,按照名单还了部份欠款。

“倒是个有担当的。”

方唯感叹了一句,但也仅限于此,没有任何别的想法。

倒是在下午的时候去了一趟五金厂,如今的五金厂欣欣向荣,已然坐稳了锁具行业龙头老大的位置。

“方支书,我有个想法,你看合不合适。我打算在香山再办一家工厂,这样就能更好的做到资源共享,保住我们的当前的地位。”

新任厂长很有开拓精神,并不满足于现状,而是想更上一层楼。

若是五金厂不走出去,可能会错过发展的历史机遇。

“你的想法很有道理,这样,你直接给公司写报告,审议通过了你就放手去做。”

方唯没有直接表态,他现在很注意程序方面的事情,不想因为自己而坏了规矩。

新任厂长很高兴,支书虽然没表态,但话里话外却表明了支持的意思,这件事应该能成。

方唯在厂里转了一圈之后,就转身离去,顺路去各加工厂看了看。

新林县地处偏远,基础条件不是很好,所以也限制了各家企业的发展。

但这个问题还要一分为二的看,比如像辣椒酱厂、米厂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就不存在这个问题,搬到异地去反而不合适。

像家具公司就不能放在这边,家具行业需要紧跟潮流,呆在农村就不合时宜。

五金厂居于二者之间,依然有向外扩张的需求。

国内锁具行业的两大集散地,一个是新林县、另一个是香山。五金厂要是能做到横跨两个区域,对企业发展当然是有好处的。

五金厂以后会把锁具公司的注册地放在香山,内销和外贸并重,应该能继续发展壮大。

蔡桐接到了五金厂的报告,他没有急于召集大家开会研究,而是打算等秋收后再说。有了范志鹏的前车之鉴,他还是比较谨慎的。

公司旗下各生产单位迎来了秋收,方唯也没有在办公室坐着,直接去了陈州生产基地。

陈州生产基地又叫陈州水稻种植基地,顾名思义,这个生产基地只种植水稻。

种植水稻肯定没有育种赚钱,但问题是稻种的市场容量是有限的,而水稻的市场容量几乎是无限的。

之前公司集合衡州谈,也是打算建设一个水稻生产基地。

不过衡州方面比较贪心,想引进稻种培育,所以双方到现在唯一还没有达成协议。

来到陈州基地,方唯首先就看到了联合收割机的身影。大型机械有一种独特的美,收购效率也不是人工所能比的。

“方支书,一路辛苦,咱们先到基地办公室喝杯茶,好吗?”

基地的负责人迎上前来,对方邀请方唯去办公室坐会儿。

方唯也不矫情,跑了一路还真有点累了。

来到基地负责人的办公室,有工作人员送来了茶水,两人一边喝茶一边聊着。

主要是基地负责人在汇报,方唯仔细的倾听。

陈州水稻种植基地这一季喜获丰收,初步估计能收获稻谷6亿多斤,实现产值2亿多元。

“干得不错!走,我们去田里转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