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开业的诊所在没有大力宣传的情况下,生意不好是正常,生意好才是不正常的。毕竟斌斌稍显年轻,而孙道人在羊城又没有名气,很多病人不敢尝试。
这需要时间的积累,良好的口碑也是需要慢慢发酵的。
“这样啊,不过我看斌斌的情绪还行,但愿年后的生意会好起来吧。”
盘莲听明白了男人想要表达的意思,也就释怀了。
第二天。
方唯按照年前的工作计划,去了浙地和苏省考察。
这是瑶岭农业走出本省的计划安排,以前瑶岭物流在这两个地方都遇到过麻烦。虽然后来麻烦都彻底解决了,但方唯觉得有必要把影响力覆盖过来。
这种事必须要由他率先出面,之后林炳坤等人才好开展工作。
毕竟方唯是瑶岭农业的灵魂人物,又是瑶岭集团的董事长,只有他出面才能得到当地的重视。
事实果然如此,他的到来得到了当地有关部门的热烈欢迎,各级领导也都专门和他进行了会谈。都希望能引进瑶岭农业,以期提高本省的农业现代化水平。
这次接触倒没有牵扯具体的项目,具体的项目等回头林炳坤带队来考察时再说。
方唯的目的就是和当地建立联繫,相当於先刷脸再办事,以后至少会在两省建立种植基地,並和当地成立联合育种实验室。
对於瑶岭农业来说,只要在当地的耕地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就能保证有不错的盈利。
而给当地除了带来就业机会之外,还会带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尤其是让人敬佩的育种技术。
离开两省之后,方唯又来到了江淮基地,视察了冬小麦的生长情况。
实际上,在没有大型自然灾害的前提下,在种植区內种植的作物,產量都很均衡,基本上都能接近或达到该品种的產量上限。
“你们的工作做得很扎实,管理也到位,值得表扬。”
方唯挑不出什么毛病,便鼓励了基地管理人员一句。
目前江淮种植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完成,各项配套设施都很完善,已经成分为了当地农业標杆单位。
看情况,今年的小麦又会获得大丰收。
离开江淮基地,方唯就直接返回了村里,打算等去京城开完会之后,再去各地巡视。
早上。
方唯吃过早饭就开车进山,去了试验林那边。
试验林的小树苗长势喜人,再过两个月就可以进行移栽,到时候替换树种的计划也就隨之展开。
等天南基地建设完毕之后,他打算在那边也培育一些野生药材。培育野生药材的门槛很高,但成本低收益大,是一项不错的收入来源。
就算摊子越铺越大也没关係,他又不管具体事务,只是前期离不开他。
“林总,天南基地的建设情况如何?”
从试验林回到办公室,方唯给林炳坤打了电话,询问了天南基地那边的情况。
“水利设施已经整修完毕,宿舍和办公楼也按期完工。我们订购的机械设备全部到位,人员招聘工作业已结束,所以天南基地的春播工作会如期进行。”
天南的杂交玉米育种和种植工作,从春播开始。
林炳坤详细介绍了各个工程的进展情况,让方唯感到很满意。
“回头我去看看,你也要多关心那边的事情。”
方唯没有说太多,聊了几句之后便结束了通话。
他需要去一趟天南基地,算好时间的话,到时候就可以直接从春城乘飞去京城开会。
下午下班。
方唯去竹器厂接上盘莲,然后去县城吃了晚饭。
盘莲因为工作的变动,节后就把自己的座驾上交给了厂里。她一个高级顾问霸占一台车也不太好,该注意的还是要注意。
上次在羊城的时候,方唯就给婆娘订了一辆车,下个月就可以提车。
吃饭的时候,方唯说了自己的安排。
“莲,你要是没啥事就跟我出去走走,天南你还没去过,一起去转转。”
方唯打算带上盘莲一起去天南,那边的气候和自然环境都很独特,倒是值得一看。
“好啊,反正我也不需要坐班,他们要是有啥事需要諮询的,可以和我联繫。”
实际上手机早就出来了,不过现在的普及率还很低。
听说县里要建基站,到时候运作一下还可以在瑶岭乡早点建设基站。只有这样,手机才不是摆设,否则的话那玩意还真没用。
像蔡桐、胡林伟等人已经配备了手机,方唯也有一部手机,只不过暂时没多少用。
但去了外地还是有用的,虽然漫游费很贵,公司也不会在乎这点费用。
盘莲暂时还没有手机,不过她基本上每天都会给厂里打个电话。就算是高级顾问,也不能一点事不做,打个电话的时间还是有的。(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