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7章 吃饼王莫公泽
英法,有的时候真是一对奇妙的对手。
本来拿破仑在阿斯佩恩-艾斯林之战中丢了两百多门大炮,严重影响了法军的火力,结果英格兰人搞内斗,在葡萄牙丢了快五百门大炮给法国人。
正当西班牙和奥地利都对法兰西大胜,严重打击了拿破仑和法兰西军队战无不胜神话的时候,英格兰人万里迢迢,又来送温暖了。
1809年7月30日。
为了策应奥地利帝国,英格兰王国以四万名士兵,二十一艘战舰,两万匹战马,一百五十门火炮组成的庞大远征军,登陆尼德兰。
英军由第二代查塔姆伯爵约翰.皮特,也就是此前病逝的著名英格兰首相小威廉.皮特的亲哥哥率领。
目的的是占领弗利辛恩和安特卫普,确保英格兰舰队能在斯海尔德河上航行。
这条约发源于法国境内,穿过比利时国境流入大西洋的河流,将根特、安特卫普、弗利辛恩等十几个尼德兰地区重要城市都串联了起来。
因此只要英格兰舰队能控制住这条河,法军由于海军衰微,就会对整个尼德兰,至少是比利时失去控制。
而要控制斯海尔德河,最主要的就是控制安特卫普。
若是安特卫普能够守住,依靠这里的军港就能给英格兰海军一个完美的母港,不管是进攻还是防守,甚至跑路,选择权就会在英格兰海军手中。
这一战,按正常来安排的话,现在还挂着比利时亲王头衔的莫公泽,是最好的协助者。
莫公泽在十年前英俄入侵荷兰的战斗中,就曾短暂收复过安特卫普,还从安特卫普带走了数万人,组成了夏藩安特卫普军团。
此外,瑞恩斯坦帮助莫公泽招募到的海军主帅,原大虞海军东海舰队澎湖分队副提督,海军中将,福建省台湾府诸罗县(嘉义县)人王得禄,就在英格兰。
王得禄穷苦渔民出身,作战勇猛,治军严谨,不到十年就成为了海军中将,在大虞国内也算是很有前途的将领了。
所以实际上,他是在莫子布的授意下主动接洽被瑞恩斯坦招募的,是专门来为夏藩整顿海军的。
而且王得禄率领的夏藩海军一部,共七艘战舰,还有一千五百人的陆战队也与他在一起。
怎么看,这一仗要打,至少夏藩的安特卫普军团和夏藩海军分舰队,是肯定要参与的。
但实际上,英格兰政府首先排除的,就是莫公泽的夏藩参与进来。
因为此时英格兰的政治斗争已经白热化了,政客们生怕已经因为疾病失去对国家掌控的国王乔治三世,再次掌握权力。
而莫公泽作为乔治三世最喜欢,私下都用‘my son’称呼的女婿,莫公泽被视为乔治三世的天然支持者。
英格兰王国上下,甚至王储威尔士亲王都认同,即便战争失败,也不让这位英格兰的驸马、剑桥公爵莫公泽插手此战,以免他在英格兰国内形成威望,成为乔治三世的帮手。
然后,不出意外的,战争就真的失败了。
四万英军加上二十多艘战舰,在面对让.巴蒂斯特.贝尔纳多特的两万人时,毫无办法。
要知道贝尔纳多特的这两万人中,六千多人是投靠法兰西的爱尔兰人,一万出头是荷兰王国军队,只有不到三千人是法军。
而且现在荷兰国王虽然是拿破仑的弟弟路易.波拿巴,也就是历史上拿三的爹,但在当了荷兰国王之后,路易.波拿巴出于荷兰王国的利益,反对大陆政策,反对封锁英格兰,跟兄长拿破仑关系非常紧张,历史上明年就会被拿破仑强迫退位。
这种情况下,路易.波拿巴的荷兰军队,基本属于在法兰西仆从军中跟法兰西最貌合神离的。
就在这种情况下,英军把包括冷溪卫队等精锐近卫陆军都用上,四万精兵打两万法兰西弱旅,竟然打不动。
别说安特卫普了,他们四万人连安特卫普的面都没见到,只占领了法拉盛镇等一些小镇,随后就被击退并堵在了瓦尔赫伦岛上。
再然后,英军中爆发了大规模的流行病,这种被称为瓦尔赫伦热的传染病据说是疟疾、斑疹伤寒和痢疾的结合体,短短一个月就让英军四万人中的八千人被感染。
英军随后只能安排撤退,到九月中,四万英军只剩下了一万二千没有撤走,且这一万两千人中只有五千余人还能作战。
也就是说,英格兰陆军精锐尽出,四万人因作战死亡不过一百多人,但病死了超过四千人,染病后身体直接被破防成了病秧子不能继续服役的有九千多,多支精锐部队,直接被报废。
消息传到慕尼黑,把正在备战的拿破仑高兴坏了,他开始大肆宣传这场胜利,法军不但恢复了相当士气,还不用考虑英格兰人的威胁了。
1809年9月27,比历史上的瓦格拉姆之战晚了两个多月,拿破仑皇帝终于组织起了超过二十万人的庞大军队,再次对奥地利发动了进攻。
这二十万军队中,有从西班牙和葡萄牙战场上抽调的三万五千老兵,从法兰西本土调来的超过六万人的军团,有拿破仑兼任的意大利王国军队,还有巴伐利亚王国、萨克森王国这样的仆从军。
同样与历史上战斗发生在阿斯佩恩-艾斯林附近的瓦格拉姆不一样,这次战争没有回到历史上的位置。
因为历史上在阿斯佩恩-艾斯林战结束后,奥地利人根本无能进行追击,以至于法军连多瑙河中间的岛屿基地都没丢失,仅仅只是被从河北岸击退。
但这个时空不一样,有了夏藩军和安西军的帮助,奥地利人不但收复维也纳以西的失地,还攻入了巴伐利亚王国。
只不过这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
因为当拿破仑开始大规模征兵的时候,奥地利国内也发生了内讧,以外相斯塔基文为首的宫廷主战派,强烈要求卡尔大公继续进攻慕尼黑。
他们认为奥军刚打了胜仗,士气正盛,完全可以把拿破仑打趴下。
这些被胜利冲昏头脑的宫廷主战派,还得到了奥军参谋长文德尔将军和奥军前线重要将领冯.席勒中将和阿曼.冯.罗德曼中将的支持。
信心极度膨胀的他们,认为完全可以第二次击败法军,因此三天两头催促卡尔大公出战。
但实际上,奥军士兵的士气还可以,但军官普遍有抵触情绪不认为自己能再次战胜法军。
因为奥军在阿斯佩恩-艾斯林之战中,战死了准将以上四十余人,少校以上一百八十多人,基本上损失了一半的中高级军官。
这导致剩下的军官们没有信心,更没有能力快速重组,仗根本打不下去。
但维也纳宫廷中的文官们才不管这么多,卡尔大公不继续进攻就是害怕敌人,错失良机。
这时候,约翰大公又跑回维也纳一通情绪输出,指责莫公泽拉着安西军拥兵自重,不肯参与战斗,进而才影响卡尔大公,使得错失了继续进攻共法兰西的战机。
这真是好一顶大帽子,搞得后脚就回到维也纳,向弗朗茨皇帝讨要匈牙利国王头衔的莫公泽东西没要到,反而挨了一顿阴阳怪气。
“兄长,你看见了吧,这就是我们在欧罗巴洲的盟友,一群死到临头还不知道的蠢货,而且还是我们不得不帮助的蠢货!”
莫公泽人都快气炸了,他回到军营后,只能跟凉王李兴泰吐槽。
李兴泰听的脸都扭曲了,满脑子都是问号,“弗朗茨皇帝这么昏庸吗,难道他看不出来,咱们手里握着三万多夏藩军,小两万安西军,是奥地利国得以存续的重要保障吗?
在这个时候,法兰西人已经再次打过来的时候,一个匈牙利国王他都舍不得拿出来不说,还敢给你气受?”
“这就是蠢货的强大之处,他那个核桃大小的脑仁没有把事情想明白之前,你连威胁他都做不到,因为他没看出危险,所以压根就不害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