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9章 五个方向(4k)
别看高振东说得热闹,又是大推力火箭又是返回式技术的,实际上落实下来,就两字儿——不动。
至于动起来的,都是别的航天活动里要用的技术,非要说的话,只有维生技术算是比较特殊。
但是各方还都听他的,都觉得自己的想法得到了肯定。
高振东这技术性和稀泥的本事,还真是不差,不过从技术角度和稀泥,还真没多少人能和得好,原因很简单,一般人把握不住这个尺度,没办法让所有人都基本满意,同时还得有足够的权威性。
领导笑而不语,能在技术层面统一认识,都往一个方向走,是一件好事情,不管最终的决定是什么,反正在技术层面,思想是统一的。
而领导更关心的,是另外一件事情,那就是刚才高振东漏的一点口风。
“振东同志啊,刚才你说航天口还有更加急需的应用,都是些什么应用啊?正好,我们刚才也说了嘛,要从技术层面,讨论一下航天口下一步可以做些什么。”
他乐呵呵的,你都说急需,那不管是不是真急需,至少是有点儿意思的。
高振东有些为难,自己要是敞开说,可就没同志们什么事儿了,好像不大好。
“领导,我就是那么一说,具体还没想好呢。我还是想先听听同志们的想法,给我来点儿启发。”
领导看了看了,笑了起来,这小子,还知道给别人留点发挥的空间。高振东说自己还没想好,他是半个字都不信的,没想好?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对高振东知之甚详的领导,对于高振东刚才的胡说八道完全不相信。不过对于高振东这么说的原因,他倒是能理解,略知一二,毕竟高振东一开口,可能别的同志是真的剩不了多少了。
“一定要在高委员之前发言”这个传说,不少同志都知道。
所以对于高振东很是谦虚的说自己也没想好,领导很是高兴,不但知道照顾同志们的发挥空间,还知道照顾同志们的情绪。
“那行,同志们都想想,还能干点什么。”他转过头,对同志们道。
这句话就好像点燃了火药桶一样,同志们的想法果然很多。
“我们是不是搞一搞深空探测?”有的同志是物理专业出身,对深空探测非常有兴趣,也就是类似日后的哈勃望远镜那种,实际上天文学和物理的联系非常紧密,不少物理上的理论或者研究,就指着天文学提供实证呢。
这一点,从牛爵爷的那本《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就能看出来。
领导不置可否,大手一挥:“嗯,记下来,记下来。我们先搜集搜集课题,至于做什么,后面再决定。”
有了这个开端,现场可就热闹起来。
有想搞行星探测的,原因很简单,深空探测实在是太远,太虚无缥缈了,身边这么大几个星星都还没搞清楚呢,想那么远干什么。
也有想做月球探索的,什么行星探测,就身边天天挨着自己转悠这个都没整明白,跑那么远不是浪费金钱嘛。要我看啊,原来高委员曾经提出的绕着月亮转圈圈,仔细的拍拍照看看啊什么的就不错,毕竟真要走向宇宙,这月球就是第一站啊。现在连嫦娥吴刚住哪儿都没整清楚,月桂树和玉兔长什么样也不知道,行星那么远的东西,也就没有那个必要了吧。
有的同志对这些都没什么兴趣,什么月亮行星深空的,能吃么?还是整点实际的,关乎国计民生的最好,现在航天资金有限,可经不起折腾。就已经开展的这些太空育种、天气预报、灾害评估、农业估产什么的就不错。
还有的同志,想起高振东曾经说过的话了,我看呐,高委员曾经提出过的广播卫星什么的就不错,能大大的丰富全国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还能兼具相当范围的对外宣传啊什么的,这个好。
会场上一时间再次唇枪舌剑,上下翻飞,在座的哪个不是负责这一块相关工作的,都有自己的想法,而且还都挺有道理。
委里这边也不制止,这些都是潜在的课题,至于什么时候做,那可以慢慢商量。让同志们讨论得越彻底,越透彻越好。
等到都差不多了,同志们的意见也得到了充分的表达,会场上同志们都没有新鲜的想法出来了,才转过头来看着高振东:“怎么样?得到启发没有?”
高振东点点头:“嗯,学到了很多,很受启发!”
呵呵,装得还挺像……
“你有什么想法?”别装了,该你发言了。
“还真有点想法。”高振东也不装了,也差不多了嘛。
“说说吧,包括刚才同志们的看法,你是怎么看的?”不止想问高振东自己的想法,还有他对前面各种建议的看法。
这个问题有些让高振东措手不及,他原本是没考虑到后半部分的。
他想了想,才开口道:“我感觉有些杂,精简一下,划分几个体系,都做适当的探索吧,彻底放弃某一个体系不做,倒是的确有些可惜。”
我们现在的情况比高振东上辈子所知,要好一些,也有些余力,而且高振东也知道,我们的航天人是真的不怎么太钱,几乎是把每一分钱都用到了极致,而且还都是极致的到了刀刃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