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3章 老中拿到人类首份月背样本,老美sls彩排有问题但可以发射!
五月二十日,当很多人把今天当某种情人节过的时候,位於西北戈壁的szwq航天著陆场却严阵以待。
因为嫦娥六號返回器带著人类第一份月球背面样品要在这里著陆。
现场等待的人员都非常激动,因为携带月背样本的轨道器已经进入地球轨道,並且正在准备与返回舱分离,这就代表著基本没问题了。
就算有问题,那也顶多是落点偏离较大,但人类首份月背样本肯定能回到地球!
而且根据计算,就现在的阶段来说,哪怕出现了最坏的情况,顶多也是返回舱落到西边的邻国或东边的海域。
这问题不大,现在的老中不是几十年前的衰弱状態,已经有舰队在海上了。
当然,是用搞演习的名义,不是在针对谁。
倒是阿卜杜勒又兴致勃勃的来到了szwq著陆场,他想要在月背样品降落的第一时间就合影留念。
这次路云就不陪著了,因为这货閒的很,他自己可忙的很。
还有一个多月重型长征十號火箭就要首飞了。
阿卜杜勒看著旁边停放整齐的猛士车问陪同人员:“据我所知贵国的载人航天系统已经正式使用太空紧急逃生系统了吧,假设真遇了紧急逃生的情况,他们也会著陆到这里吗?”
“阿卜杜勒先生,这种情况说不准,因为我国有两处航天著陆场,著陆到哪一边要看实际情况……”
现在国內最出名的是东风著陆场,因为它的名字可比“szwq”顺口多了。
“szwq”一不小心就会说成“四王子旗”。
而且szwq是载人航天工程的早期著陆场,其实是有点跟不上时代的。
从功能定位上来看,东风著陆场和szwq虽然都是太空飞行器的著陆场,但在具体任务上却有所不同。
东风著陆场作为新一代太空飞行器的著陆场,更加注重太空飞行器的回收与利用,在太空飞行器著陆后东风著陆场能够快速响应,確保太空飞行器的安全回收和有效利用。
而szwq则更多地承担了太空飞行器著陆试验的任务,通过多次成功的著陆试验为航天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另外两者在科研价值和社会影响方面也有著不同的体现,东风著陆场由於其地形多样性和实践意义,成为了航天科研人员进行著陆技术研究和创新的重要基地。
在东风著陆场科研人员可以充分利用各种地形条件进行各种复杂的著陆试验,为提升航天技术的水平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而szwq作为早期太空飞行器著陆场为航天事业的起步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szwq也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文化背景成为了航天科普教育和旅游观光的重要场所,吸引了眾多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
未来两边都会大力发展航天科普教育和旅游观光,毕竟以后神舟飞船就不会在这里著陆了,著陆场启用的频率会大大降低。
本来太空穿梭机代替神舟飞船之后不会在两处著陆场著陆了,都是从太空机场起飞再从太空机场著陆。
但之后万一会有的航天员紧急逃生情况又需要保持著陆场和搜救队伍。
所以怎么也得给他们找点事干,保留编制。
要不然突然要用的时候没有,那可容易出事。
就像上个月的“仙槎r1”载著原神舟十八號的乘组进入了空间站,在跟神舟十七號乘组完成了交接之后神舟十七號飞船就载著乘组返回了地球。
这也是神舟飞船与天宫空间站的最后一次分离,以后不会再有神舟飞船与天宫空间站对接和分离了。
神舟十七號返回地球之后,仙槎r1乘组把太空穿梭机的物资都搬到了太空码头的储备区,然后太空穿梭机也返回了地球。
这样一来,万一要是发生了需要紧急撤离的情况,三名航天员就只能使用空间站紧急逃生装置返回地球。
单兵突入大气层……想想就刺激。
不过现在嘛,需要突入大气层的是嫦娥六號的返回舱。
预定时间,直播开启!
网友的弹幕开始大量涌入。
【要开始了吗?】
【回来了吗?】
【快了快了!】
【画面切到指挥中心了。】
【人类第一份月球背面的样本要再入大气层了……】
京城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通过地面测控站向嫦娥六號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注入高精度导航参数,隨后轨道器与返回器在距南大西洋海平面高约5000千米处正常解锁分离,轨道器按计划完成轨道规避机动。
szwq著陆场当前的气象条件完全满足返回要求,气象人员將持续观云测雨全力確保“嫦娥”平安归来!
搜索队已完成出发前的各项检查工作,以及与各单位的通信联调工作,准备工作已经就绪!
同时嫦娥六號月球探测器再次发微博:“月球土特產正在派送中,地球的小伙伴们请注意查收!”
有的人没有看直播,但是刷到这条微博之后立刻闪现到了直播间。
很快嫦娥六號返回器在距地面高度约120千米处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高速在大西洋上空第一次进入地球大气层,实施初次气动减速。
下降至预定高度后返回器在印度洋上空向上跳出大气层,到达最高点后开始滑行下降。
之后,返回器再次进入大气层,实施二次气动减速!
太空打水漂!
(太空打水漂示意图)
嫦娥六號返回器的速度太快,所以返回地球时需要先通过第一次再入大气层来减速。
因为直接返回地面是会被烧毁的。
用大气层阻力將返回器速度降为第一宇宙速度后,通过第二次再入大气层就能轻车熟路地返回地面了。
但必须控制好返回器第一次再入大气层的再入角和再入点。
因为它从最初再入大气层到最后落地,其间要在风驰电掣和大起大落的状態下飞行六七千公里,稍有偏差就有可能无法准確著陆预定地点。
在这个“打水漂”返回的过程中,地球大气担任双重角色,一方面要充当阻力儘量降低返回器的速度。
另一方面还要充当升力,保证返回器在速度降到一定程度后能顺利跃起。
所以既不能让返回器减速太多,又要確保不能减速太少。
还要使返回器在固定的位置穿出大气层,然后第二次再入大气层。
完成这一高难任务要靠制导、导航与控制系统。
制导是根据当前位置和速度並结合落点位置进行制导处理,自动规划出最佳飞行路线。
导航是实时获取自身位置和速度。
控制是通过控制返回器外的发动机调整返回器姿態,使其沿规划轨跡飞行。
这三者协同工作,方能使返回器找到回家的路。
当嫦娥六號返回舱打完水漂再次进入大气层之后就被雷达捕捉到了,指挥中心开始预报落点,搜索队出动。
隨著返回舱高度越来越低,速度也越来越慢,指挥中心预报的落点也越来越精准。
【哎哎有画面了,拖著长长的火光下来了!】
【虽然只是黑白雷达画面,但感觉真带劲啊!】
【真壮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