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64章 这通缉令是你吗?  大宋悍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第364章 这通缉令是你吗?

杨怀敏又笑呵呵的道:

“昨夜林夫人去了开封府衙,就算她当场大发雷霆,可那么晚了,也没有几个衙役在府衙当中为她奔走。”

“更何况开封府尹还在家中养病,群龙无首之下,大娘娘才想要让宋状元挑起大梁。”

“我今日在来的路上,倒是听闻今天许多衙役上街寻找她儿子。”

“人是在祥符县境内丢的,在开封县境内寻找能有什么用?”

“我还是怀疑她是自导自演,根本就不着急自己儿子的处境。”

宋煊也没搭茬,这是杨怀敏透露出来的消息,他倒是明白了林夫人为什么如此有恃无恐。

原来是刘娥发话了,指定了此案的负责人。

杨怀敏进了屋子感觉到凉爽,用手帕擦了擦头上的热汗。

光是走这么一段路,便被炙烤的汗如雨下。

“大娘娘说差人求雨,过去多少日子了,也不见下个大雨。”

杨怀敏又吐槽道:

“以往年年都水淹东京城,今年倒是奇了怪,能热的晒死个人。”

宋煊站在门口抬头瞥了一眼大太阳,又迅速低下头躲避日光:

“如此极端的天气,必然会引来另外一个极端的天气。”

“说不准什么时候就大雨一直下,水淹东京城的戏码还会再次上演的。”

“那不可能,宋状元多虑了。”

杨怀敏连连摆手:

“司天监的人都在观测什么时候能够下雨,可一直都没有迹象,要不然也不会请求大娘娘求雨。”

宋煊也没有必要砸了人家的牌子,自己顶上去干活。

这种机构,精通“糊弄学”就成了。

在历代王朝当中,技术官员的地位都比较低,也容易受到轻视,甚至都不被视为士大夫群体。

但是对于国家而言,又是不可替代的作用。

所以司天官一般都是家族世袭的。

如今大宋的司天官还是从大唐传下来的周家周克明。

周克明虽然担任着正官,但是也八十多岁了。

如今是他的那三十多岁能力最为突出的学生杨维德主要承担工作,老周亲儿子作为辅助。

主要是杨维德在理论方面极为厉害,编纂了六壬神定经,虽说如今也没有具体成书,但是已经开始写了。

当然了,除非像宋太宗一样,他对于掌握观测天文能力的民间术士,有着极强的戒备心。

甚至刚登基不久,他就下令把所有懂这方面的人都送到开封府来。

敢有藏匿的直接弃市,举报者赏三十万钱。

一年后,宋太宗就重申这些人都是小人在装神弄鬼,所有藏匿的各种阴阳书都送到皇宫来。

他如此计划垄断研习天文知识的途径,是想要将吉凶祸福的解释权牢牢掌握在他的手上。

为此还单独设立了一个独立于司天监的机构,翰林天文院。

你们可以说我赵二不能打,但是你要说我不懂政治,那你就不配与我说话。

天圣二年的时候,杨维德大张旗鼓的向皇帝汇报有日食,结果没有来。

大臣们表示这并非是司天监预报不准,而是因为官家的德政以及贤臣在位感动了上天,才特地取消了本该发生的日食。

大家都上表称贺。

当初的赵祯都被这帮臣子们哄成胎盘了,真以为是自己的缘故。

现在他被宋煊教育影响了一通,赵祯连求雨的动作都不想搞了。

就算赵祯目前心里对司天监不那么感冒,可是他爹以及他爷因为大宋“武功”不甚辉煌。

尤其是真宗与契丹达成澶渊之盟后,觉得自己形象受损,用天书和封禅来淡化和议的耻辱,司天监自是要上报五星会聚的祥瑞。

像这种拍马屁的活动,也不是一两次的。

以至于大宋的这种天文知识,还不如大辽准确。

搞得使者只能嘴硬正统在大宋,绝不是在契丹人这里。

在大宋主要是司天监与翰林院全都勾结起来,就只上报暗地里商量好的完全一致观测文书,甚至天文仪器,也彻底沦为摆设。

业务水平下降,给皇帝呈报的天象,也不过是从民间流传的小历推算出来的结果。

直到五十年后沈括才算是给大宋的天象历法掰回正轨。

有这几次司天监的操作,宋煊对于他们的表现是极为不信任的。

他们甚至都不如田间地头的老农人,更准确的判断天象。

“但愿他们说的是对的。”

宋煊重新坐在椅子上,解开自己的扣子,扇了扇风。

杨怀敏也笑呵呵的坐下:

“宋状元,这林坤您是打算怎么办?”

“他这两日已经跟着队伍一起去清理沟渠了,兴许习惯了这种生活。”

宋煊脸上带着笑:

“待到八月十五之前,我定然会放他回家团圆,也算是给林夫人一个面子,免得她现在儿子倚靠不住,连夫君也靠不住。”

杨怀敏努力不让自己笑出声来,他咳嗽了一声:

“如此,也算是对大娘娘那里有个交代。”

“东京城百万人口,茫茫人海,想要寻一个被藏起来的人,难如登天。”

宋煊挥舞着扇子:

“既然林夫人笃定是被人绑架勒索钱财,那还是等着人来送消息,放人出去找,能找得到,算他林仲容运气好。”

杨怀敏脸上带着笑。

果然宋状元那也是会办事的。

真以为她在大娘娘身边受人尊敬,这帮文臣武将对她的嚣张跋扈就能容忍?

做他娘的春秋大梦去吧?

这种围绕着你转的待遇,就算是杨怀敏他们这帮宦官都没得到过。

更不用说一个被更加防范的女子了。

你想当上官婉儿,满朝文武可没有几个人能答应的。

待到于高把签过字的供词拿给宋煊看的时候,宋煊先给他倒了杯凉茶,让他解解渴。

于高道谢一饮而尽,觉得这杯凉茶可真是过瘾呢。

他详细描述了方才林夫人又大发脾气的言行,总之就是张牙舞爪,恨不得活吞了大官人。

“杨太监,您瞧瞧,我是帮她寻子之人,她恨不得对我生吞活剥,就因为我是个好人,没有绑架了她儿子。”

“哎。”杨怀敏库库笑出声来:

“宋状元,昨夜我就已经经历过此事了,好人能有什么好下场啊。”

“哼哼。”

宋煊长吁短叹的道:

“好人就该被别人用刀指着,这世道真他娘的怪!”

杨怀敏深以为然的点点头:“宋状元的话当真是鞭辟入里。”

“不过是多见了些人的嘴脸罢了。”

“那我就不多叨扰宋状元做事了,此事我还是要赶快回去与大娘娘汇报一二,毕竟林夫人是大娘娘身边人。”

“此事不看僧面,还是要看佛面的,宋状元还是要往心里去为好。”

“行,多谢杨太监的提醒。”

宋煊站起身来:

“我会派人去祥符县了解情况的,毕竟此事还需要开封府出面,与祥符县知县陈诂沟通,要不然人家凭什么听我的话。”

陈诂的背景,杨怀敏也晓得。

不过他这个岁数才当上赤县的知县,那前途也就那个样了。

绝无上位宰相的能力。

不像宋状元,前途光明,杨怀敏就算是有功利心,那也非常愿意同宋煊交好。

就算跟他岳父曹利用有隔阂,可是自从宋煊展现出价值来,其余人也得考虑与曹利用的关系缓和起来。

如此,才能对自己更加有利。

就比如罗崇勋这个内侍,曾经被曹利用当众脱了帽子训斥,让他丢了面子。

老曹有了宋煊撑腰后,如今罗太监也是呵呵一笑,表示没有过这种事。

赵祯总算是从屏风后面出来了,在宋煊他们出来后,他活动了一二。

“十二哥,事情办妥当了?”

“妥当个屁。”

宋煊重新靠在躺椅上:“谁知道是得罪了什么人,就被绑架了呢?”

“这种事丝毫线索也没有,又不在我的管辖范围内,就算是找,那也是两眼一抹黑,我总不能带人去祥符县,打陈诂的脸吧?”

“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小心眼,但是我若真是那么干了,不就是在昭告天下他陈诂是个废物吗?”

“今后吕相爷还怎么提拔他这个妹夫?”

宋煊的话让赵祯一愣,他以前从来没有想过办案子还要考虑如此诸多的事情。

“十二哥,我不明白。”

赵祯坐在一旁,脸上露出凝重之色:

“陈诂他本就没有十二哥的本事,如何还能不配合你破了案子?”

“话是这么说,但事情不能这么办!”

宋煊很想说大宋官场那也不是打打杀杀的,尤其是大宋党争几乎很少要让人身死的。

许多人都清楚自己不可能在高位上站一辈子,风光一辈子,所以手下留情那也是为自己的将来做打算。

“不是有大娘娘口谕吗?”

赵祯觉得此事若是能帮助林夫人也行,虽然她这个人办事不地道,但毕竟她儿子也是无辜的。

“六哥儿,有大娘娘口谕,我就一定要去做吗?”

宋煊睁开眼睛,瞧着赵祯:

“口谕这种事,谁知道是真是假?”

“亲耳听到的吩咐,就一定要去办吗?”

“就算是有遗诏在大臣手里,可都不一定能够保命,反倒成了九族的催命符。”

像这种有关皇家的事,晏殊可是实实在在的教育过宋煊,千万不要牵扯太深了。

历史上许多权臣都没有好下场的。

赵祯作为儒学的好孩子,可是没少读史。

他立即想起来了,窦婴与田蚡的争斗,以至于被汉武帝接机清除前朝势力,强化本身皇权的意图。

就算窦婴手中是真的汉景帝遗诏,那在刘彻那里也成了假的了。

大宋皇帝没有大汉皇帝那么有政治觉悟。

就算是历代十三四岁的大汉皇帝,那也是纯种的政治生物,你搞不赢他们的。

但有些事,宋煊还是要注意一二。

赵祯总算是明白十二哥为什么不喜欢当尹伊、霍光之类的臣子了,风险太大了。

“十二哥你为什么这么想?”

“因为我是一个悲观主义者,未曾胜先想败的后果,这样才能让我头脑不至于太冲动,认为自己天下无敌,谁都不放在眼里。”

“嗯?”赵祯更加不解:“此话何意?”

“孙子兵法有云,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宋煊打了个响指:

“诸如大宋名将曹彬灭南唐的时候,费半年时间在长江上造浮桥,就是先确保退路无虞再进攻。”

赵祯再一次确认十二哥他是真的读过孙子兵法,并且全都记在了心中。

如此兵书在大宋民间是根本就无法流通的,属于禁书的一种。

全都被朝廷给收上来了。

唯有太宗皇帝的图才能赏赐给下面的臣子,让他们去学习揣摩平戎万全图。

此图需要十四万人马才能铺开,宽度就有十七里。

规模浩大,气势非凡。

此图设定,就是如果契丹人敢于直接向平戎万全阵发起攻击,定然能让其有去无回!

赵光义丝毫不考虑燕云十六州有那么合适的地界方便他开展此阵,也不思考契丹人为什么傻乎乎的冲阵,就不能绕过去吗?

契丹人的铁骑机动性可是比大宋强的很。

若是冲击侧翼,或者后部迂回,宋军必定全阵大乱,完全陷入混乱当中。

“十二哥,你要不要看太宗皇帝亲自制图的平戎万全阵,方便你将来领兵能用得上?”

“别了吧。”

宋煊连连摆手道:

“臣已经有了太宗皇帝的圣遗物铠甲护身,这大阵图就不必看了。”

“我将来也没什么机会率领十几万大军,官家还是留给其余将军去观摩学习吧。”

宋煊知道赵光义不擅长军事,但他一定懂人心。

如此闭门造车精心炮制的纸上谈兵阵图,授予千里之外的将帅,赵光义不知道后果吗?

他知道的!

但这就是帝王心术。

因为赵光义懂得攘外必先安内的道理,外面的大辽短时间内无法覆灭大宋。

可是赵光义不能像他大哥一样能打胜仗,就必须要防范着大宋成为“后宋”。

大唐的荣光在前,但是后面的烂摊子需要大宋来填补。

对于士卒的防范,那是有过之而不及。

赵祯完全能看得出来宋煊脸上的嫌弃之意。

他不懂军事。

但是懂宋煊啊。

要是好东西,十二哥怎么可能对这种先帝遗物不感兴趣呢?

“收复燕云十六州的重任,难道十二哥不想担了吗?”

“若是覆灭西夏这种灭国战事,我可以挑大梁,可一旦跟辽国开战,就不是我说了算的。”

宋煊耸耸肩笑呵呵的道:

“因为目前而言辽国还是很讲信用的,他们收了钱是真的办事。”

至于后面的敲诈增币的事还没有发生,宋煊也没法拿出来说。

“辽国还能控制住手下部落不来南下打草谷,若是真的发生战事,还是官家亲征为好。”

“就算官家不亲临前线,可是坐镇澶州那也是对前方士卒极大的鼓舞,同样避免了像澶渊之盟的尴尬场景。”

“若是功成,那也是官家的功劳,而不是有贪天之功的大将出现,对于君臣都是极好的结果。”

赵祯承认大辽是讲信用的。

人家大辽自认为是王朝正统,继承了大唐。

甚至在北宋与金约定灭辽的时候,辽国使者还在童贯面前大叫着,宋辽两国百年誓好,你骗得了人,欺骗不了苍天!

然后战事发生后,辽国就在北宋士卒面前彻底找回了自信。

因为其余朝代就算与外族讲和给钱了,也会时不时的出现有人南下打草谷的操作。

匈奴人就算大汉和亲给赏赐,他们照样没有信用。

唐朝的时候也和亲给赏赐,这群游牧民族也不讲信用。

再加上大宋给契丹人那点钱,就当是打发叫子一样的。

甚至这些钱都出不了宋境,就被使者掉购买一大批奢侈品,供应上层契丹人享乐。

因为双方一旦打起仗来,别说一年三十万,就算是三百万贯那也只够发部分士卒工资的。

宋夏之战,除了国库掏钱,赵祯也掏钱补贴。

王尧臣核算过一年的军费就支出二千万贯左右,还不算其他突发事件。

但是大宋并没有因为这点岁币钱就获得太多的好处。

因为它需要费更大一笔钱,养着河北山西山东等地的士卒,用来防范辽国。

宋朝的冗兵和积弱是并存的。

最终两国一起快乐的腐化下来,被金给打的各自残缺了,没过几年金朝也腐化了,被蒙古人给打了。

辽金夏都在宋朝之前灭亡。

蒙古人进了中原,也没有从腐化的圈子里爬出来。

蒙古上层贵族也腐化的极快,战斗力下降的厉害。

要不是北方的汉世侯们过于努力,南宋还能继续坚挺着。

宋煊在枢密院的时候看过以前军事上的各种账簿,他就觉得大宋这种先天残缺的垃圾军制。

当真是既浪费钱又是浪费人。

宋煊作为宋臣算了一笔军事账,真觉得三十万的岁币还挺划算的。

不改军制。

打仗?

打个屁的仗。

赵祯咳嗽了一声:

“十二哥,我亲征?”

“当然了,到时候太子坐镇开封府,你亲征有何不可?”

“如今距离五代十国已经很久远了,士卒吃人喝血的事情几乎要被磨灭了。”

宋煊也不敢打保证,五代十国残余的风气真的磨灭了。

因为南方还有吃人的事件发生,并不是所有蛮人都臣服大宋呢。

赵祯对于这件事是极为看重的。

他也梦想着能够在自己执政的时候,收复燕云十六州,完成祖上的遗志。

“可是我现在还没有生孩子。”

“六哥儿,你就在玉清宫养身体,不要轻易回皇宫去。”

宋煊咳嗽了一声:“我觉得皇宫不是个能养活婴幼儿的地方。”

“为何?”

“你自己数数先帝的孩子有几个活到成年的?”

宋煊也是一脸凝重的道:

“反倒在宫外的赵氏宗室,多子多福的,六哥儿还是要多想想缘由。”

赵祯一下子就面露惊恐之色。

太宗皇帝的九个儿子,只有三个活到成年并且留下了后代。

真宗皇帝有六个儿子,前五个都早夭了,连带着两个女儿,如今还仅存一人重病,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没了。

赵祯站起身来,来回走动。

因为他爹本来也是一个闲散王爷,大哥疯了,二哥暴毙,才落到他的头上。

至于父皇的几个兄弟,寿数也都不长。

甚至都不如太祖皇帝的后代繁衍的多。

“难不成皇宫当真不适合我等居住?”

“我每次去皇宫都觉得有点阴森森的。”宋煊回了一句。

大宋皇宫前身是唐代宣武军节度使衙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