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不坏’之境后的‘不死’,指的并非是肉身永生不死,而是本身与天地至数相合,使肉身达到不损不毁的境地,如天地般循环不息。
需知,天地至数,是为一万三千五,故而吕尚要测一万三千五百窍,方是圆满。
《内经》曰:人一呼脉行三寸,一吸脉行三寸,呼吸之间,脉行六寸。人一日一夜,呼吸为一万三千五百次。
测得一万三千五百窍,存思三万六千神,就是人仙‘不死’之境。
‘不死’之后的‘不灭’,则是真正的跨越生死,勘破自身生死玄关,不受轮回约束,不被岁月侵蚀。
至于那最终的‘不朽’,吕尚现在只是有一个模糊的轮廓。
在吕尚的臆想中,那应是一种超越天地至数的境界。
既是开始,也是终结,粉碎真空,力之极致。
就在吕尚推演人仙四重境界的种种变化时,却不知他参悟《素问》残章的动作,惊动了一尊与《素问》有莫大干系的大神通者。
——————
三十三天之上,无边云海之间,托着一座悬浮于罡风之中的天宫胜景。
这天宫胜景的宫墙并非凡石所砌,而是由亿万缕凝结的云气铸就。
云阶玉陛从天宫正门蜿蜒而下,每一级台阶都生着瑶草,草叶上垂着晶莹的露滴,滴落在阶上便化作一缕缕轻烟。
宫门两侧立着两尊丈高的青铜鼎,鼎身刻满古篆,其间有淡淡明光生成。
紫宸殿内,九龙云床氤氲着月华似的柔光。
轩辕黄帝盘膝而坐,乌发垂肩,身着绣着日月星辰的玄色帝袍,周身紫气流转如轻纱缠络,身旁横放的轩辕剑斜斜映出他沉静的面容。
“好个聪明的娃儿,”
蓦然,轩辕黄帝心血来潮,自入定中醒来,他睁开眼后,立时就知前因,畅然笑道。
吕尚的《素问》是他亲著,其怀中的照心镜也是轩辕之物,与轩辕的缘分极重。
所以吕尚悟道,才能引得轩辕道心感应。
“来,”
轩辕黄帝指尖轻捻,一缕紫气自袖中溢出。
在殿内化作一面水镜,镜中正是吕尚立身的草屋景象。
青铜残页静静躺在吕尚掌心,周身虽无毫光外溢,却有一股若有若无的道韵,与窗外的月光,屋内的气流悄然共鸣。
“吾这《素问》传承万载,多有人从中悟天道,修道法,却少有人能跳出藩篱,另成一道,”
“没想到,”
黄帝目光落在水镜中吕尚沉稳的面容上,嘴角笑意更深,道:“这娃儿竟能从一卷残章《素问》中,走出了一条新路子,”
轩辕黄帝凝视水镜,缓缓抬手,指腹轻触云阶上的瑶草露滴,声音里带着几分感慨,道:“不过,吾昔年与岐伯论道,著《素问》旨在解天地人之秘,引众生窥大道门径,却未想万载后,还能见到有人另辟一径,”
“这娃儿的心思,倒比不少只知死读经文的修道人活络多了,”
“可惜,这娃儿已经有了师承,不然,吾倒是真想将之收为弟子,如此聪明的娃儿,可是不多见,”
当然,轩辕黄帝虽有这念头,但看着对方身上那《浮黎鼻祖金华秘诀》的道韵,也只能摇了摇头,无奈的叹了口气。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