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63章 细化政策  泰昌大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流通渐广,信誉日著。那也是日后的事情了。”沈光祚却缓缓摇头,“高公公。子曰‘欲速,则不达’,税银改票,牵涉甚广,很难一蹴而就。我以为,与其急于求成,在地方上搞出许多不必要的麻烦与怨怼,不如以稳妥为先,取循序渐进之道,待支行遍设、渠道畅通,再逐步推及四方得好。”

“请问,所谓循序渐进之道,当如何实行?”高时明身体微微前倾,摆出一副洗耳恭听的姿态,“还请沈大赞府不吝赐教。”

“我的思路是,一条路分两步走。其一,在地域上,先京师,后畿县;其二,在税目上,先商税杂课,后夏税秋”沈光祚揉了揉因疲惫而微微抽痛的太阳穴,解释道:

“所谓‘先京师,后畿县’,就是首先在京城推行税银改票,待京城运转顺畅,再逐步推及顺天府下辖的五州二十二县。而‘先商税杂课,后夏税秋粮’,则是先从商税杂课这些可以直接征收的税目入手,试行改征,待商民渐习,再推到夏秋正赋上。”

“先京师后畿县.先商税杂课后夏税秋粮”高时明喃喃点点头,“您的思路我明白了,可落到细处又该如何执行呢?”

沈光祚捧起茶盏,呷了一口温热的茶水,润了润有些干涩的喉咙,才继续说道:“比方说,最早自下月起,顺天府署就可以开始在京城内征收银票,但范围只限于丁徭银、门摊税、铺行银、钞关税、盐课这些商税、杂课。顺天府下辖的州县,则暂时不动,仍许当地官府征收现银。”

“待贵行下属的各州县支行铺设完毕,业务稳固之后,我顺天府再令各州县衙门,仿京师之例,推行仅限于商税、杂课的改票。假以时日,百姓商贾渐习银票便利,市面流通亦无窒碍,再将税银改票政策,推及到夏秋正赋上。”

高时明沉吟片刻,捉出一个词:“假以时日。敢问沈大赞府,您这个时日准备假到什么时候?有定数吗?”

高时明那仿佛带了些逼问意味的口气,让身心俱疲的沈光祚略有些不快。他的声音略沉了些:“秋粮。如果贵行能在征收秋粮之前,完成各州县支行的设置,确保兑付无虞,那么顺天府这边也可以开始配合着,尝试将今年秋粮正赋,改成票税。”

“秋粮.”高时明略一沉吟说,“也就是说,今年的夏税仍征现银?”

“不是仍征,各州县今年的夏税已经收上来了。只是尚未起运解京而已。”沈光祚呼出一口浊气,摇头道,“此时再言改票,不过是徒增纷扰。”

高时明想了想,忽然眼睛一亮:“沈大赞府,我这边有个想法,不知是否可行?”

“高公公请讲。”沈光祚忍不住微微皱眉,但面上仍维持着基本的客气。

“地方衙门既然已经收了夏税,自然不可能退回去让百姓重缴。”高时明娓娓道来,“但税银解运到部之前也无妨先拉到银行换成银票吧?”

沈光祚闻言一怔,反问道:“高公公的意思,是让各州县衙门,将已征得的夏税现银,运至当地或邻近州县的支行,兑换成银票,然后将银票解送至顺天府署?府署收到各州县的银票后,再将其上解到部?”

“不错!我就是这个意思。”高时明笑着点了点头。随后,他又像是想到了什么,补充说:“另外,像涿州和霸州这些还没有支行的地方,也可以是府署代劳,把收到的铸银兑换成银票,然后上解到部。如此一来,户部收到的便全是崭新的银票.”说着,他转头望向汪应蛟,“正好可用来给京官发俸。”

汪应蛟没有像高时明期待的那样开口帮腔,只是微微一笑,未置可否。

“呵。照高公公的意思往下延展.”沈光祚轻哼一声,反问道:“我顺天府署乃至各州县衙门,往后是不是仍可照旧征收现银,只需在最后上解到部之前,将收到的现银兑换成银票?再往下延展,我大明两京一十三省,是不是都照此例办理?”

“这”高时明被沈光祚这一下反问给噎住了。他方才的建议本来就只是急于求成,向上表功的权宜之计。沈光祚两次延展给他推成全国的先例,他还真没法应声。

说到底,总行那边只是让他代表银行协调税收改票政策。再往上看,皇帝给银行的旨意也只是简简单单“税银改票”四个字。具体怎么改,皇帝没有给总行旨意,总行也没有给他指示。

但即便高时明不知道圣意如何,也能肯定沈光祚的延展是有问题的。因为这几乎等同于默许地方仍以现银为本位进行征收,仅在最末的环节进行置换。这绝不是皇帝的初衷。

高时明不能顺着沈光祚的话往下说,也不想就此放弃“夏税改票”这个能让他现眼的功劳。于是就愣在那里,半晌无言。

汪应蛟用余光观察了高时明好一会儿,见他面露窘色,言辞踌躇,心中已大致明了——银行这边,恐怕也还没有准备好一套完整周密的方略。

“咳。”汪应蛟清了清嗓子,打破了略显尴尬的沉默,“税银改票,关乎国计,非同小可。如此大事,绝非一两次磋商便能定案。来日方长,就算是夏税也要到月中才会开始解京。今日便暂且议到这里吧。”

他先看向沈光祚,“延甫回去后,不妨召集全署官员,依今日所议,拟一个详尽的、循序渐进的推行条陈出来。”接着,他又将目光转向高时明,“银行那边,也请高公公督促各支行,仔细核查银两、银票之储备,务必确保足敷兑换之需。另外,还望高公公能尽快协调一份详实的、关于顺天府辖区内已设、拟设支行的明确规划与日程,送交户部与顺天府参考,以便协同安排。”说完这句,他收回视线,捧起了手边的茶盏,“户部这边,则会就方才所议火耗协济之事,具本上奏,请旨定夺。二位以为如何?”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