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的大楚王宫就是按照皇宫的规制修建,如今名正言顺了,只不过增加了一些稍许改变,大楚王宫也就正式改名为大楚皇宫。
登基皇位后的很多繁文缛节,包括山呼“万岁,万岁,万万岁!”之类的定例,楚皇郑国辉下旨通通废弃了,一切从简即可。
皇室的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的旧例,也一并废除。
大楚皇室依然遵循唐制
即一正,四妃,九嫔的规制,即楚国皇帝最多可以拥有一正13副,共计14位的后宫。
皇后而下,有贵妃、淑妃、德妃、贤妃,是为四妃,地位尊崇,各有独立的宫殿庭院。
另有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是为九嫔。
至于后面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等等,一并裁撤,不列入大楚皇宫嫔妃规制之内,此为祖例,世代遵循不讳。
大楚帝国遵循古代华夏的旧制,这在盛行一夫多妻的当今时代,并无什么出奇之处,很容易就被接纳了。
一些喜欢美色的贵族官僚,宅邸中蓄养的夫人姨太太都不止这个数,有着十多房妾室的大有人在。
对此,大楚帝国也不做硬性规定。
只要养得起就好,不偷不抢做正当的营生,谁管你娶多少姨太太?
紫宸殿中
身着月白色轻薄龙袍的楚帝郑国辉,头上束发,带着钻石轻冠,手上拿着一串通体沉碧的念珠把玩着。
坐在榻上,不经意间流露出帝王至尊的高贵气质。
执掌这个庞大的帝国三十余年,久居上位,这一眸一笑,皆有令人心悸的压迫感。
荣膺大楚帝国第一任首相的范知城正在呈奏第二次东印度群岛战役的收尾情况,新置各府县,及战后重建事宜等等。
他在楚地郑国辉的封赏中,晋公爵爵位,乃是九大公爵之一。
除了大楚帝国皇家陆海两军的有功之臣以外,另有前首相甲米地侯爵李鹤章追授公爵,前首相吴青峰加授公爵,加上原本的皇弟郑国光为民都洛公爵,皇长子为楚-郑淡马达加斯加公爵,皇三子楚-郑湛为齐埃洛公爵,共计九大公爵。
原王储楚-郑源为马尼拉大公,晋封为马尼拉亲王,大楚帝国皇储之位,入月湖官邸理事。
“……
遵循陛下圣谕,新归入帝国版图的各地府县,相关各级官员陆续到位。不足的中低层官吏,由各地选拔晋升。
截止目前为止
缺额的3379名基层官吏,一律从大学毕业生和退役军官中选取,前者占了七成的比例,后者约占三成。
退役军官主要集中在警政总署,税务,惩戒和审计总署,以及港口航运及交通部,殖民地部等衙门,以便尽快发挥作用。
战争结束2月有余,累计从原荷占区输出妇女约86万余人,大多经社会各渠道消化完毕,得到了中下层民众的普遍欢迎。
对于这一项德政,基层民众交口称赞。
这有力的缓解了我大楚帝国人口比例失衡的问题,促进社会和谐,让民众的日子更有盼头了。
下一步,军方计划配合政府有关部门,进一步向岛外输送妇女人口。
计划到年底,再度输出二百余万人……”
楚帝郑国辉手上无意识的磨挲着翡翠珠串,耳中听着奏报,在引起关注的地方会打断一下,询问几句。
从爪哇岛向外大规模输送土著妇女,帝国高层并没有明示,一切都是默契的行动。
没了这些土著女人,这些土著种族就失去了繁衍后代的能力,会走上自然的消亡道路,这一点不言而喻。
没了女人,还生什么孩子?
除此之外
在殖民军队发起的清剿中,重点对城镇中的土著实施镇压,大多押解到楚国各地的矿山,皇庄,种植园和牧场种劳动,等待他们的是无尽的奴役。
之所以重点镇压城市土著人口,因为这部分人属于土著部族的精英。
不少人识文断字,来自于土著部族贵族,酋长或是长老之类的家庭,见识过更多的风景,想法自然也就多。
把这一批社会精英镇压了,乡间那些大字不识一个,也没有多少见识的土著人口就没什么威胁了,可以慢慢的压榨收拾。
历年以来
楚国对于镇压和奴役的土著人口,就奉行着不允许记录,不允许存档,不允许谈论,不允许探查的政策,所有的统计数字每年都会统一销毁。
即便是密档中,也不允许存留。
这也是为了慎重起见,避免今后那些闲的蛋疼的文人专家翻起旧案,搞一些无聊的研究,彻底肃清手尾。
这些年来
在全国各地陆续有了很多起重大的考古发现,比如亚齐的旧港宣慰使司旧址及出土的大量明朝墓葬群,出土了大量明朝时期的文物和书册文字,数量高达十几万件。
比如在三佛齐旧址发现的古墓中,证明了几百年前就有汉人在这里繁衍生活,很多都是明朝动荡时期流落南洋的高官显贵家族,将这些空白的历史填写起来。
例如此类的考古发现还有不少,极大的丰富了大楚帝国的法理性,正统的文化传承和延续至今的海外华人发展史。
这年头,搞些前朝的文物还是很简单的,也不了太多的钱。
楚帝郑国辉心中愉快的想着,盘算着怎么把土著人口搞得少少的,尽快的同化起来。
首先,向岛外输送大量土著妇女就是釜底抽薪之举,今明后三年,这一数字要达到四百余万,皆为育龄期年轻妇女。
在此后的十至十五年时间里,每年还要持续向岛外输送十万规模以上土著年轻妇女,令土著人口呈现断崖式的下跌。
其次,要切断宗教传播途径,实施分割管理,禁止跨区迁徙。以及其他一些有力的配套举措。
只有这样,能在未来的30年内,实现人口的无缝转换,这个比美国佬肆无忌惮的大屠杀文明多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