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知布料关税增加15%,相应的进口商和分销商资金成本就要增大了很多。
这样的价格上涨,传导至零售端,整体价格要上涨20%甚至更多,足以影响消费者的选择。
再谈到贸易战殃及的机械产业,从英国进口不了,那么可以转由德国,法国去进口,质量相差不大,反而更便宜。
反观楚国的出口产品具有唯一性,无论石油,天然橡胶,还是罐头或者食品,国际市场能够提供的选择极少。
英国消费者只能为价格上涨买单,从而导致社会上不满的声音高涨,这是因为煤油,罐头或者食品都是关乎民生的进口物资,日常生活少不了。
楚国的贸易反击还很克制,始终没有殃及对南非战场的物资供应。
在双边磋商中
楚国外交官员明确的表示,若是英方愿意将双边贸易战打下去,那么楚国方面拥有足够丰富的选择,愿意奉陪到底。
这包括占据绝对优势的热带产品,在世界市场上无可替代。
在英国发出武力威胁的同时,大楚帝国立即宣布将新建八艘“镇”字号主力战列舰计划做回应。
将在今明两年大幅度扩充皇家海军规模,并且新订购110门新式305毫米42倍口径岸炮,用于强化各地的海防要塞。
英方刚刚宣布派遣4艘主力战列舰加强驻扎在印度的第三战列舰队,楚国就宣布派遣两艘主力战列舰,加入红海舰队,以增强在红海的军事存在。
双方隔空互炫肌肉,配合谈判桌前的外交官向对方施压,演绎了精彩的国力较量。
时至今日
英国人被拖的身形俱疲,向来强硬的口风终于软了,大楚皇储殿下也启程前往伦敦,为最后解决两国争端而努力。
无论代表团的级别和档次,都给足了英国人面子。
这段时间,大楚皇帝郑国辉也是备受煎熬,与英国明里暗里的角逐,大多也出自于他的旨意。
大楚皇帝郑国辉亲自给英国维多利亚女王陛下写信,重点就是“合则两利,斗则俱损”,想来英方接受了这一观点。
所以,他也不再坚持四、五千万英镑的底线,可以适当放宽一些,只求尽快达成补偿条约就好。
澳洲,心心念念的澳洲,能通过这种方式归属大楚帝国的怀抱,怎么看都是赚的。
当前这段时间
南非那边的战争并没有消,从4月到9月的冬季战争时期,布尔骑兵在博塔和德韦特的指挥下,突破铁丝网和碉堡防线,转战数千里。
相继对德兰士瓦和奥兰治的英军发动大规模偷袭作战,炸碉堡,破铁丝网,袭击铁路和英军后勤基地,打的有声有色,并屡屡得手。
布尔骑兵俘获大量军火、给养和大炮,焚烧了英军十几个后勤基地,持续的给英军带去伤害,人员损失达六七千人之多。
战争进行到这个程度,英国远征军真有些难以为继了。
首先就是英国财政承受不了了,40万英国远征军人吃马脚,再加上战斗物资,每个月都要消耗上千万英镑。
拖欠楚国供应商的贷款越来越多,再加上两国间现在关系波折不断,前线物资供应大受影响。
具体表现在军队中,原本英军官兵每周三次可口的羊排和牛排没有了,换成了冻鸡肉和豆子浓汤。
每个月咖啡,巧克力供应大打折扣,香烟直接看不见了,就连面包质量掉了一个层次。
不再是楚国供应的高质量精致面粉,而是变成了来自埃及的粗劣面粉,烤出的面包既不松软也不筋道,硬邦邦的像嚼木头。
原本充足的骡马补充也没有了,军队行动大受影响,进一步影响了英国远征军的士气和战斗力。
原本放在骡马大车上运输的物资,现在英国士兵们要分开背负,行军作战背着重达三十七八磅的背包,士兵们那是怨声载道。
英国远征军总司令基钦纳上将在发给伦敦的电报中,毫不掩饰的表达了自己内心的焦虑,他说道;
“女王政府的军队在南非与敌人拼死作战,却不能保证足够补充体力的食物,不能保证持续战斗的重要物资,这对军心士气影响极大。
当士兵们像驴子一样驮着沉重的背囊行走数十英里,追逐快速移动的布尔骑兵,怎么看起来都像一场笑话。
先生们,我并不关心物资是来自于1.3万公里外的英国本土还是几百公里外的明月湖城。
要么请把那些该死的物资运上来,要么就结束这场战争,别让年轻的棒小伙子们白白牺牲宝贵的生命。
看在上帝的份上,需要做一个决断了。”
这封信对伦敦内阁的震撼极大,让他们开始认真反思,不得不做出痛苦的决定。
要南非还是要澳大利亚?
这样的选择似乎并不难以做出,相比盛产黄金和钻石的南非,那片荒芜的澳洲大陆只能放牧牛羊,而且华人已经占据了绝大多数。
留是留不住了,现在考虑的是怎么体面的分手。(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