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53章 军界新老交替  南洋风云1864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19世纪的线列步兵战术早已被抛弃,固守传统的英国皇家陆军,在南非吃尽了苦头,成为倒霉的反面教材。

世界各国列强陆军观察家们普遍认为,老旧战术已经不适应新时代。

各国都在摸索中,提出了很多新的战术,战法。

比如散兵线,集团冲锋,波次进攻,分进合击等等,相比原本呆板的陆军战术大有改观,这是陆军发展的新动向。

在单兵战术,班排级进攻战术,连级进攻战术和营团级进攻战术层面,可以说样迭出,都在寻求最优解。

大楚皇帝郑国辉带兵几十年,通过观察就知道,一支军队的训练水平如何?绝计瞒不过他的火眼金睛。

第四师长穆振雷少将神情也是很紧张,不时的偷眼看陛下脸上的神色。

陛下的评语具备毋庸置疑的最高权威性,他的视察对第四师来说就是终极大考,这让穆振雷少将心里始终捏着一把汗。

在演武场的远端

烟尘长龙弥漫开来,那是正在行军的第四团赶赴战场,很快就能看到旌旗飘扬,长长的队列迤逦而来。

最前方的是骑兵队,在骑兵队后方是二十几辆卡车组成运输车队,搭载着大量士兵和团属重火力连的重机枪,气势汹汹的杀了过来。

更后方一些位置

则是由上百辆骡马大车运输的物资,骡马大车两侧是步行前进的第四团全副武装主力部队,浓烈的杀机扑面而来。

当前在各列强国家,有一个非常正规的提法,叫做建设“骡马化师团”。

“骡马化师团”这个提法,广泛见诸于欧美列强国家陆军操典中,相当于后世的“机械化师团”。

大楚帝国由于汽车产业发达,所以在军队中配属了不少载重卡车,用于拖拽野战炮和37毫米快炮,这都是团级重火力。

大楚皇帝郑国辉从望远镜中,观察到的士兵们训练有素,士气高昂,果然不愧是帝国老牌强军,这一举一动都透露着利索劲儿。

没过多久

第四团就调整了部署,等到后续炮兵就位,立马就展开了炮击。

野外演训当然不可能真正炮击,由军官举旗示意即可。

但在之前

炮兵的散开,构筑炮兵阵地,搬运弹药,调整炮口这1系列准备工作,那是一个步骤都没省,全都一丝不苟的做了出来。

仅不到15分钟

两翼的野战炮兵阵地就构筑了出来,炮击准备就位,这显示出了极强的训练水平,果然还是这些老兵。

炮兵是典型的技术兵种,每一位炮长和副炮长都是资深军士,年龄至少三十多岁,四五十岁的都有很多,都是职业军人。

那些年轻的一炮手,二炮手,三炮手和弹药手,则是由义务兵组成。

大楚帝国是全世界最早实行义务兵役制的国家,军队由义务兵,职业军士和军官组成,并且建立了完整的预备兵役制度。

广泛分布于城市乡间和工厂,街道的武装民兵,就是预备役军人之一,而不是全部。

在世界各国列强中

英,法,美三国就是典型的职业军人制度,军队中三四十岁甚至50多岁的大有人在,有不少职业老兵。

好处就是职业老兵战斗力强,经验丰富,在低烈度的殖民地战争中几乎无往而不利。

往往一小队人马,利用先进的火枪优势,就能镇压数千上万的殖民地土著,这些老牌殖民国家用的非常顺手。

坏处也很明显,在高强度的欧洲战争中,这些职业军人表现的并不比俄国农奴兵更出色,损失一大就顶不住了。

这在1853年爆发的克里米亚战争中表现的很明显,面对悍不畏死杀上来的沙俄农奴兵,英法联军表现令人大失所望。

与楚国采用相同兵役制度的是德意志帝国,英国的《泰晤士报》在报道中,称之为“德国建立了全面的仿自楚式军队战争和动员体系”,就是因为这一点。

每当看到类似的报道

德皇威廉二世都气的鼻孔冒烟,四处嚷嚷着这可是德意志的首创,相关的想法在19世纪早期就萌生了,比如在某个军事家的著作中……

甭管他怎么否认,英,法,美等列强依然普遍认为,全民兵役制度是大楚帝国的首创。

认为大楚帝国最早提出全民义务兵役制度,并最早颁布实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支义务兵和职业兵混合的军队,具备无可置疑的领先。

所以在德意志帝国全面实行义务兵役制后,便冠以“楚式军队”的称号。

德皇威廉二世越是不满,英法两国就越是来劲儿,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宣传“楚式军队”概念,这几乎成了义务兵役制度的代名词。

第二个学生就是扶桑国,扶桑国陆军全面师从于德国,就将这套好用又全面的兵役制度照搬了回去。

在英,法,美等国的口中,扶桑军队是“第二个好学生”,那么“第一个好学生”,自然就是德国皇家陆军。

不管你开不开心,反正就这么定了。(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