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88章 朱元璋:咱说你是公忠体国,你就是  从现代归来的朱元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朝廷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需要用钱的地方太多了。

而众多学子,有的家境特别好,有的贫寒。

那些家境好的,是完全不用领取补助的。

所有学子一同免税,不论家境好不好,这事儿本身就是一大不公平。

如今陛下所做的这个调整,那才是真正的合情合理。

而那些家境富裕之人,有不少人虽然并不怎么情愿。

可在这个时候,话都说到了这个份上。

那他们还能说些什么?

什么都不敢说。

只能是跟着一起高呼陛下圣明。

朱元璋看着这样的一幕,脸上也露出笑容来,很是开怀。

“好!好!咱就知道,你们这些学子,最是讲道理,最能体谅国家的难处。

接下来,都好好的上学。

学好本事,好好为国出力!

诸君是我大明的希望,是我大明的未来!

少年强则国强!

这个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

可归根结底,还是属于你们。

你们年轻人朝气蓬勃,好像辰时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咱有句话说出来,与诸君共勉——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鹰隼试翼,风尘翕张。奇初胎,矞矞皇皇。

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随着朱元璋声音的落下,国子学这里,无数人心情为之激荡!

很多人面色都因此而涨红了!

少年强则国强!

世界是少年人的!

这些话,在此之前可没什么人说过。

可是现在,他们却听到了。

不仅听到了,而且还是从大明皇帝的口中说出来的!

是陛下,亲口说与他们听的!

这样的话,对于他们而言,是何等的震动人心!

如何不让他们心情为之激荡?

如何不让他们想要奋发图强,努力奋进?

这样的皇帝,又如何不让他们发自内心的拥护?

而在此之前,还有一些人因为皇帝说起话来,满口都是大白话,而觉得啊,皇帝学问不太高的人,

此时听到皇帝这一番慷慨陈词,听到了这红日初升,其道大光,这样的一番话。

一个二个的心情都变了。

为他们之前的那些想法而羞愧。

朱标望着自己父皇,眼中放光。

这样的一番催人奋进,对青少年人有着殷殷期盼,又非常有文采的话。

他在此之前没有听说过。

这就是自己家父皇,不知何时所写,就向之前那雄关漫道真如铁一样。

自己父皇,果然大才!

总能在不经意之间,绽放惊雷!

“陛下,请留墨宝,激励我国子学子!”

宋讷一张老脸都激动的有些红了。

望着朱元璋出声请求。

朱元璋闻言,点头应下。

拿起笔开始书写。

一连串漂亮的字跃然纸上,将这少年中国说当中的节选,写了出来。

宋讷亲自动手,并号召其余人一起动手,在最短的时间,将这段话誊写多份,交给下面中学子们看。

至于黄观,则在宋讷请皇帝留墨宝之时,就默不作声的提笔将这些都给默写了下来。

黄观的记性不是一般的好,过目不忘,只是一个基本的技能。

这个时候,这样的一番催人奋进的话,朱元璋不过是说了这么一遍,他就牢牢记在心中。

并将之给写下来。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

过了大约一刻多钟的时间后,在宋讷这个原国子学祭酒的带领之下,在场的众多学生,齐齐出声诵读起来,慷慨激昂。

连读三遍,越读声音越大,越读气势越是恢宏,越读越觉得,胸中诸多蝇营狗苟,在此时都被一扫而空。

越读越觉得肩负重任。

越读越觉得要学好本事,报效国家!

声音隆隆,直冲天际!

惊的国子学外面树上的鸟,都扑棱棱展翅飞走。

国子学外面,挂着的金文徴魏朝等这些人,也在这宛若惊雷一般,直冲霄汉的齐声诵读中,左右晃荡起来。

似是被气势所慑。

朱元璋坐在高台之上,看着这众多学子那慷慨激昂的面庞。

脸上露出一抹满意的笑容。

人心可用,大有可为!

大明在自己的带领之下,必然能够走上一条截然不同的路!

必然能再造辉煌!

从这里开始,让大明远超汉唐!

对于自己做国子学祭酒的这一决定,也愈发的认可,愈发的庆幸自己的这个决定。

不然如何能见到今日之景象?

又如何能让这么一批青年学子,奋发向上?

他现在已经是迫不及待的去想,今后这样一批学子学业有成后,从国子学这里离去,投入到各级官场当中的情景。

他们里面的有些人,必然会被腐朽的守旧势力所同化。

可是,却有更多的人,愿意在自己的带领下奋发向前!

当越来越多的国子学学子,投入到官场之中,肯定能一扫元朝那里传下来的各种乱象。

一扫蝇营狗苟,让大明的官场配得上大明这个新生的国家,朝气蓬勃!

不仅是官场,今后各地的吏员,也同样要受到国子学的影响。

他这边让国子学学习成绩不好的人去做吏员,只是一个开始。

今后,随着大明立国的时间越来越长,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

有才华有学识之人将会更多。

在这种情况下,今后官位肯定是不够用的。

那么正好可以把吏员也考虑其中。

让众多的学子们想要当官,便先去考吏。

然后再从吏员一步步的进行升迁,

今日之事,只是先开个口子,今后等到受教育的人变多之后,就可以顺理成章的进行公务员考试了!

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

不从基层干起,便处于高位之上。

对于很多的情况都不会太了解,不利于今后的治国理政。

只有一步步从底层杀起来的人,那才是真正的人杰。

在治国理政等各个方面,都会变得不同。

“诸君,一起努力吧!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事情是干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

诸君与咱共同努力,共创辉煌!

让我大明翱翔于九天之上,让我大明远迈汉唐,开创出一个全新的盛世!

当盛世来临之时,有咱,亦有诸君!

如此,方不负人间走这一遭!”

朱元璋提高声音,结束了这次的谈话。

而他这话说出后,又一次令很多人心情激荡,嗷嗷直叫。

这也宣告的朱元璋这一次国子学之行,圆满结束。

又在国子学这里停留了一个多时辰,仔细的看了国子学的各个地方,并将一些该要交代的事给交代完毕,朱元璋带着太子朱标,在众国子学师生的相送下,离开了国子学。

看着那吊着的金文徴,魏朝等人的皮,朱元璋突然间有些遗憾。

觉得亏大了。

没有做到物尽其用!

今后再有人被判剥皮揎草了,不能再让行刑的人来动手了。

而是应该让太医院里面的人动手,对他们进行解剖。

让医生们,仔细的来看肌理,看心肝脾肺肾等等。

通过这样的办法,也能够促进医学的一大发展。

也算是废物利用了。

今后,就这么做了!

……

“陛下,吏员不能成为官员,请陛下三思。”

第二日早朝,丞相胡惟庸望着皇帝,一脸的诚恳。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