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朱元璋的大杀招!
听到了这人所说的话后,边上几人一个个都是长出了一口气。
好!好!关键时刻,还得看景濂先生,能挺身而出。
像刘伯温这等人,早就已经成皇帝的走狗了。
差景濂先生可差远了!
这次的事儿,景濂先生动了,那问题就不大了。
他们便不必太过於的忧心了。
话说,这一次,不少人心里面都是忧心忡忡。
被皇帝这边指使人弄的大明日报,所刊发的文章,直接就给打懵了。
许多人,都被宛若被当头浇了一桶水,一下子把他们那熊熊燃烧,不可一世的火焰给压了下去。
虽然未曾彻底的熄灭,可是和之前那等不可一世比起来,总归还是要熄灭了许多。
不復之前的那种盛况。
虽然已经有不少人,进行驳斥了那些荒谬的观点。
让人不要相信这些,这都是那走狗罗贯中,在那里瞎编乱造,故意的混淆是非。
绝对不能上了这个恶当。
可是,大明日报的规模实在是太大了。
而是,又有朝廷背书,再加上那罗贯中那狗东西,写的东西很具有蛊惑性。
还是让很多人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令不少人心神动摇。
在这件事情上的热情,没那么高了,甚至於都有不少人,决定不再参与这些事。
认为大明日报所说是对的,他们这些读书人,如今最应该做的,不是声討皇帝,不是那工业大学以及卫生纸。
而是应该对那些不把人当人,用布帛,丝绸等这些如厕的世家豪门,达官贵人。
这种种情况,让很多人那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直接就被打懵了。
同时,也有一些人准备在今后,也学著朝廷开办报社。
把朝廷的这个手段给学会。
报纸作用之大,他们如今都有了极其深刻的了解。
这样的手段朝廷可以用,那他们这边自然也可以用!
动动笔桿子嘛,这正是他们所擅长的。
至於说,刊印报纸等所需要的钱財,人力物力这些,也不必发愁。
只要准备这么做了,那肯定会有不少热心人,志同道合之辈,捐钱捐物,帮助报纸运行。
当然,这些也只是后面才能做的事。
对於度过目前的难关,用处不大。
属於远水解不了近渴。
在这样的情况下,景濂先生出山了。
直接找到皇帝,要为他们这些人发声,为这件事而据理力爭,面刺皇帝之过!
景濂先生这般做了,那么就能让他们现在的局面,有极大的改善。
定能让这皇帝幡然醒悟,迷途知返,认清他的过错!
景濂先生不愧是景濂先生,每当遇到这等大事的时候,总能在关键时刻里挺身而出,不畏强权,只为儒家。
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儒,才真值得他们所敬仰。
如刘伯温那样的,才应该遭人唾弃。
而他们所不知道的是,被他们如此称讚,视作希望之所在的景濂先生,这个时候正遭受著怎样的衝击。
……
“陛下,这……这不可能!
怎么可能一个人怎么能耕耘这么多的地?”
宋濂望著朱元璋出声说道,满是吃惊。
只觉得皇帝这是在痴心妄想。
“一切皆有可能。”
朱元璋声音淡淡的说道:“这个世界是在发展著的。
从古至今,一直都在前进。
虽然有些时候遭遇灾难等等,会出现后退,或者停滯不前。
但整体上,就是一直在上升,在前进。
上古先民如何耕耘?
刀耕火种,其耕耘效率何其之慢?
而后,逐渐的发展出了工具,如木製,石制,和骨制工具。
后面青铜出现后,又做出了青铜工具。
再到后面,铁犁牛耕,驯化牲畜,用来耕作。
锄头,犁,鈀,各种各样的工具也都隨之出现。
工作效率不断攀升,和上古之时比起来,一人所能耕作之土地,何止能抵十人?
一人耕作土地的產出,又何止高於十人?
歷史事实便在这里,如何便不能在今后,让一人之耕作,超过今日的十人之耕作?”
“陛下,您若如此说,倒也对。
可……那是从上古时期,一直到现在才发展出来的。
而时至今日,耕作技术早已趋於完善。
且不论是用牛马驴骡等牲畜耕地拉车,亦或者是锄头,耙等眾多耕耘作的工具,也都已经完善。
根本就没有条件,实现大发展。
哪里又能找出比牛马驴骡这些更加好用的大牲畜来耕地?
又该製作出什么样的工具,才能使得耕作再次大发展,达到上古之时刀耕火种,和现在这般巨大的差距?”
宋濂望著朱元璋出声询问,只觉得自己抓到了皇帝,所说的大漏洞。
就目前而言,各方面的工具,以及牲畜等等,全部都被利用到了极致。
很难再有什么进步。
就算是有进步,那也远远达不到惊人的程度。
別说一人抵十人了,能一人抵两人,那都不可能。
“上古之时,人们又何尝想到,有朝一日可以把牛马这些东西驯化,用拉犁耕地。
又怎能想到现在的种种一切?
既如此,那么在今后我们的耕耘工具和技术,就不能继续完善,再次出现很大的发展吗?”
“陛下,恕臣愚钝,臣实在是想不出,还能有什么可以取代牛马来耕种,且远比牛马驴骡这些更好用。”
“机器。”
朱元璋对著宋濂,吐出来了这两个字
“机器?”
宋濂带著一些不解,重复了一句。
“对,就是机器。”
朱元璋点头进行肯定。
“宋先生所言,牛马驴骡等这些已经被开发到了极致很对,確实找不出比它们更適合耕作的牲畜了。
但,咱们却可以往別处来发展,不一定非得盯著牛马驴骡这些牲畜不放,还可以发展机器。
机器才是硬道理。
比如,我们可以製造出一些机器,让机器来拉车,拉犁。
这种机器,工作效率能超过十头牛,乃至於几十头的牛,甚至於上百头!
什么?!
听到朱元璋这话,宋濂不由为之一愣。
望向朱元璋的目光都变了。
不仅有震惊,同时还有诸多不解。
望向朱元璋的目光,看起来像像看一个发烧说胡话的人。
陛下,这……说的都是些什么?
该不会是发烧烧傻了吧?竟说出这等胡话来?
这等事儿,怎么看都不可能为真啊!
什么机器,可以代替牛马的耕作这就不说了,居然还能比上几十头,乃至於上百头牛!
想想就让人觉得不可能!
別说是他了,不论换谁来,都不可能会觉得皇帝此时所言为真。
“陛下此言,这恕臣难以理解,不敢认同。”
好一阵儿后,宋濂终於是憋出来了这么一句话。
没有在此时直接对朱元璋当面怒斥,说其狗屁不通,瞎编乱造,指著鼻子骂,这已经是他修养够高,且朱元璋地位也足够高的缘故了。
“宋先生,咱没跟你瞎扯,是真能造出这种东西来。
那种机器和牛马不一样,是四个轮子的车。
这种车並不靠吃草料,也不靠牛马拉。
而是通过用煤添加水,来进行驱动。
力大无穷,远非牛马驴骡这等牲畜所能比。
再大的牲畜,也没法和他比。
而且,这东西还不知疲倦,只要不坏,有足够的燃料,就能不停的运转下去。
而这,还仅仅只是最低级的。
若能精益求精,继续研发,到了后来还能製作出,远比这等机械更加好用,更加强大的新机器。
人之力有穷尽,牲畜之力同样有穷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