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66章 命  北府江山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第266章 命

“清河崔氏?”

清河崔氏和范阳卢氏都是河北数一数二大族,人才辈出。

但节操也是碎了一地,最先跟着刘琨抵御匈奴人,后被石勒击败,半推半就,降了羯赵,羯赵覆灭,又在前燕任职,前燕覆灭,投奔前秦、翟辽、慕容垂。

如今摇身一变,又跟着拓跋珪混。

比起辛恭靖,清河崔氏实在一言难尽。

提起清河崔氏,崔宏眼神掠过一丝惭愧,倒也有自知之明,“乱世飘萍,苟活于世,先祖蒙羞。”

“我已收复滑台,假以时日,必能北伐,恢复中夏,胡人自相残杀,兴亡忽焉,足下不如留下,与某一同克复神州。”

刘道规真诚邀请。

如今手上太缺少治才了,尽管士族们的节操有亏,但才能也是实实在在的。

另一面,刘道规也想得到清河崔氏的支持。

无论南北,都离不开士族。

当年的刘渊、石勒、石虎、慕容廆、慕容皝、苻坚,都是如此。

崔宏眼神柔和不少,盯着刘道规,眼神有些萧索,“永嘉以来,南朝屡次北伐,那一次成功过?当年先祖也对朝廷寄以厚望,只可惜司马氏并无恢复神州之意,将军虽有雄才大略,只可惜出身寒微,势单力薄,根基太浅,前有魏秦燕等强国,后有晋室掣肘,无能为也,在下为将军计,不如经营彭城,割据淮泗,江左有变,可成桓温之事,如是不能,则小心经营,三代之后,彭城刘氏可为高门,此乃命数也。”

他的话其实并没有错。

凭刘道规现在的势力,想要恢复中原,无异于痴人说梦。

一旦北方稳定,黄河以南的中原腹地,最先受到打击。

魏秦两国君主都不是泛泛之辈,一个有天命加身,两三年间便推倒了如日中天的魏国,一个在关中励精图治,

这是士族惯有的想法和眼界,刘道规最多也就成为另一个桓温而已。

刘道规却笑了,“我以为足下能有何高见,没想到都是一些迂腐之言,口口声声命数,岂不知我一介寒门,数年间便能横跨两州,便是最大的命数,天道无常,事在人为,胡人当年不也匍匐在汉魏脚下乞命么?如今不过一时得势而已,且看他日域中,究竟是谁主沉浮!”

恢复华夏,不是某一个人的夙愿,而是麾下千千万万人的共同愿望。

刘道规始终相信,这片大地上的华夏男儿,还有血气在身,还愿意北伐,夺回他们的曾经的土地和家园。

某种程度上,南北士族都是一样的软弱。

南方醉生梦死,北方摇尾乞怜。

但时代的剧变,已经催生一股新的力量,刘道规便是这股力量的代表之一!

崔宏目瞪口呆。

而周围将士、军吏无不眼神振奋。

“道不同不相为谋,足下可回,两家联盟之事,我同意了。”刘道规对此人失望起来。

两国交战不斩来使。

如今刘道规也需要维持北面的稳定,更不可能羁留此人。

放他回去也无妨。

崔宏道:“世人皆为门户计,为何将军要逆天而行?难道不怕粉身碎骨?”

“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虽千万人,吾往矣!”

刘道规以北伐起家,方才走到今日,不可能半途放弃,北伐才是最大的天命!

当年桓温看清了这一点,由一介小士族成为江左高门,但他毕竟是士族,无法走出自身的局限,终究选择了自己的门户……

崔宏愣了一下,终究是低下头去,眼神不敢对视,躬下腰,拱手一礼,“后会有期,在下先还要去建康递交国书……”

“恕不远送!”刘道规挥挥手。

崔宏缓缓退出堂外。

刘遵道:“就这么放他走了?”

“要不然呢?他的家室都在河北,强行留下,也不会为我们效力。”

魏国也不会因为失去一个崔宏而衰弱下去。

拓跋珪派他来结好自己,与晋室建交,治国能力和眼界高出慕容垂不少。

眼下的魏国的确需要休养生息,而他们现在的敌人不是刘道规,刘道规的敌人也不是他们,两边也算各取所需……

建康。

刘牢之虽在山阴按兵不动,但刘裕站了出来,屡次大破孙恩,让江左转危为安。

如今的局面,刘牢之镇守三吴八郡,妖贼不敢侵犯。

刘裕转战江东各地,屡战屡胜,俘虏妖贼数万众,贼势大不如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