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章 国
封赏颁布之后,將领们无话可说。
毕竟功劳都登记在册。
不过还是有人打抱不平,母亲萧文寿撑著鳩仗找上门来,“做人不能忘本,当年若无你兄长,你能活到现在?攻打建康,也是你兄长死战,负了重伤。”
刘道怜也跟著喋喋不休,“就是,我治理地方,颇有政绩,怎么也要封个国才是,肥水不流外人田,你倒好,一个郡公打发了事,也不怕京口父老乡亲戳脊梁骨。”
“儿这不是封义隆为宋公吗?”
“有名无实,何以服眾?”萧文寿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哭起来。
刘道怜见缝插针道:“不是二兄说你,对外人如此大方,对自家人这般吝嗇。”
若不是老母在此,刘道规早就令侍卫將他叉出去了。
即便身为皇帝,父母还是父母,不能忤逆。
“要封国还不简单,来人,取舆图来。”刘道规大手一挥。
亲卫抬来舆图,与以往的舆图不一样,涵盖西域、羌地、漠北、辽东、高句丽,以及林邑之地。
刘道怜两眼放光,抢在前面,手指在彭城一带画了一个大圈,將广陵、寿春、下邳、鲁城、兰陵全都划了进来,“我只要这些城池土地即可。”
刘道规冷笑道:“兄长夺我根基,莫非准备造反?”
江淮最肥沃的一块地都被他划走了,直接吃现成的。
萧文寿这次倒也没偏袒他,责备道:“阿怜,你有何功德占这么大的地?日后谁人服你?”
“我乃大汉皇帝兄长,谁人不服?”刘道怜扯虎皮做大衣。
刘道规白眼一翻,这么多年过去了,他非但没有转变,反而越发贪婪了。
【写到这里我希望读者记一下我们域名????????????.??????】
萧文寿眉头皱了皱,也不理他,“天下是你的,你做主吧,只是莫要亏待了你的侄儿,他们也是我刘家的血脉。”
有这句话,刘道规也就放心了,指著高句丽,“儿欲在此地恢復宋国,母亲意下如何?”
“此地太荒凉……”
“非也,此地土地肥沃,山川险固,高句丽据此地三百余载,民殷国富,已成强国,义隆深有才干,若能在此地开国,乃是开拓大汉的大功业,必名垂千古。”
宋国建在中原,迟早会生出內乱,这几年观察,刘义隆在几个侄儿中最有才干,也最贤德,所以刘道规才让他继承宋公。
“这等军国大事,你自己拿主意,只要不亏待几个侄儿即可。”萧文寿不是胡搅蛮缠之人,“然则,这要等到何年何月?”
“灭北魏之后,我必出兵辽东。”
现在的高句丽已经不是汉魏时的小国,吸收了河北逃难过去的晋人,效仿中原的郡县制,设太守,渔猎耕战,国力不断增强,已经成了辽东大地上的霸主。
对中原的威胁越来越大。
从商贾带回来的消息,高句丽竟然也有具装甲骑。
国力和技术没发展到一定程度,绝弄不出这种东西,匈奴人玩了几百年的骑兵,都没弄出来过甲骑。
由此可见高句丽並非寻常国家。
就连高句丽的典籍中都承认“高句丽者,汉四郡遗民也”,其先祖朱蒙原是西汉玄菟郡高句丽县的卒吏,逃亡至夫余族后,发展壮大。
“我呢?”刘道怜迫不及待。
刘道规指著大陆最南面的林邑国,“兄长擅长搜刮,林邑国富,奇珍异宝堆积如山,他日为越王如何?”
刘道怜一张脸拉的老长,眼泪说来就来,“陛下啊,在下往日若有什么得罪之处,你要打要杀隨意,何必將我这把老骨头流放荒蛮之地?”
哭的极其悲惨,连萧文寿都看呆了,“阿规,他毕竟是你兄长……”
刘道规佩服他的演技,不过这种事没得商量,“你若不要,便老老实实当长沙郡公,每年两千户的食邑,足够你富贵一辈子了。”
大汉爵位都是虚封,对应相应的食邑。
“阿怜,你弟弟也是为你好,你为堂邑太守期间,贪赃枉法,父老乡亲告状都告到我这里来了。”
萧文寿虽然宠爱刘道怜,却並不溺爱,也清楚这个儿子是什么货色。
京口和广陵早就起了风言风语,將刘氏三兄弟喻为“一龙一虎一鼠”,连家乡的人都不待见,可见他名声坏到什么地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