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14章 要对功臣大举屠刀?萧和:我们不光  三国:季汉兵仙从奇袭襄阳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无论是来自荆扬之地的南人,还是北方的曹魏降臣,暂且不论所立功劳孰轻孰重、孰大孰小。

“如今既已同朝为官,便都肩负着为兴复汉室的重任,皆为汉臣,理应一视同仁。”

“太子殿下,怎能如此厚此薄彼呢?”

赵云眉头紧锁,满脸愤懑的质问道:

“况且,荆州豪杰们为了中兴汉室,个个出生入死,都立下了汗马功劳,太子殿下这般薄待他们,岂不是要寒了这些功臣们的心?”

听得赵云的忿怒,萧和眼中除了那一抹难以掩饰的讽刺之意外,神色却平静如常。

自古以来,开国君王对功臣的态度,向来复杂。

其中,不乏有忌惮功臣权势过大,进而会威胁到自身统治,不惜以血腥暴力手段进行清洗的君主。

最典型的当属那位明太祖朱元璋。

他白手起家,凭借着淮西勋贵们的追随,才得以开创大明王朝。

然而待天下初定,坐稳皇位之后,他却对曾经并肩作战的淮西勋贵们痛下杀手。

一场场血腥的屠杀,如同狂风暴雨般席卷而来,将跟随他开国的淮西勋贵们几乎来了个一锅端,杀得干干净净,一个不留。

他这么做,目的无非是担心后继者威望太弱,帝王权术和手腕不够老练,压不住这帮手握重权的勋贵。

毕竟,这些勋贵们功高震主,在朝堂和民间都有着极大的影响力,若不加以铲除,恐怕会有权臣篡位之虞。

当然,像老朱这种大杀功臣的极端例子,毕竟只是少数。

在历史的长河中,大多数开国君主,对那些为自己打下江山的功臣们还是心怀信任的。

即便要动手,也不过是杀几个不安分的刺儿头,以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

比如汉高祖刘邦,他在建立汉朝之后,虽然也对一些异姓诸侯王动了刀,但对于大部分功臣还是给予了应有的封赏和待遇。

再比如唐太宗李世民,凌烟阁上的功臣,除了一个想谋反的侯君集,可是一个都没动。

原本历史中的老刘,也就是刘备,就更不用说了。

他对待臣子可谓是仁至义尽。

老刘不光没有杀过任何一个功臣,甚至在托孤之时,都能对诸葛亮说出“君可自取”这样话来。

老刘对臣子的这份信任和厚待,也是萧和当初毅然选择追随他的根本原因。

当然,开国君主不杀功臣,并不代表二代君主也会如此。

毕竟,二代君主在威望和能力方面,多数都不如其父。

他们刚刚登上皇位,根基尚不稳固,面对那些威望极高的老臣,难免会心生忌惮。

他们害怕自己驾驭不了这帮强臣,杀几个功高盖主的功臣来巩固皇权,似乎也是一种可以理解的选择。

原本萧和也曾经担心过这一点。

不过,想到老刘的儿子阿斗,也就是刘禅,跟老刘一样,一直以来对功臣们都给予了厚待,并无杀功臣的黑历史,也就渐渐打消了这份担心。

现在的情况却截然不同了。

痴呆痊愈后的刘禅,性情已是大变,仿佛换了一个人似的,跟原本的那个阿斗已半点搭不上边。

他表面上装出一副仁义的样子,实际上却心狠手辣,颇有隋炀帝杨广的影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