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人登上小山林,陈贵良掏出望远镜观察:“我们现在站的地方,今后可以搞成绿地公园。挨著公园和府河,可以开发成住宅小区,解决员工的住宿问题。云计算中心就建在中间。”
张主任笑道:“陈总考虑得果然长远周全。住宅小区,陈总也要拿地自建?”
陈贵良说道:“我不做房地產。”
张主任说:“现在房地產虽然不景气,但只要陈总把云计算中心建起来,等经济形势稍微有所好转,肯定有房地產商愿意过来拿地。”
目前没有房企愿意拿新地皮。
也可以说,他们没钱去拿地皮。
房地產企业拿地,主要靠银行贷款,但现在银行根本不放贷。
陈贵良问道:“我如果把云计算中心建在这里,能够获得哪些政策优惠扶持?”
张主任说:
“刚开始的税收,可以三免两减半。此后还能申请西部大开发政策扶持,按15%的税率徵收企业所得税。陈总的云计算中心,虽然不符合震后恢復扶持政策,拿不到完全免税的优惠,但可以申请技改贴息资金。”
“拿地成本,我们也可以给到最大优惠。初创高新科技企业,还有一次性的研发费用补贴……”
“如果今后附近房地產开发不足,我们高新区会出资修建人才公寓,以较低的租金租给这里的员工居住。特別高级的人才,我们直接奖励一套公寓,並解决孩子的上学问题。而且肯定是好学校。”
“普通员工的上学问题,我们会考虑建一所小学、一所中学。”
“只要陈总的投资达到一定规模,以云计算这种高科技项目,还能直接跟市政府谈更优惠的政策。这个我做不了主,但可以帮你申请。”
陈贵良、周瑞平、许世伟三人听得非常满意,这个扶持力度已经够大了。
“多少投资规模,可以跟市政府谈?”陈贵良又问。
“中科曙光的云计算中心,总投资3.5个亿,就是跟市里一事一议的,”张主任朝陈贵良眨眨眼,“他们的一期工程只投资了5000万元。”
陈贵良说:“那我总投资10个亿,五年內兑现。一期工程1个亿!”
张主任听得两眼放光:“我立即向市里申请一事一议。”
两日之后,陈贵良就接到市里的通知,跟他约时间谈更大力度的政策扶持。
前后谈了大概十天。
以白菜价给他批了100亩地,市里觉得那些地不算啥,陈贵良却觉得全是黄金地段。
领导们生怕他跑了,迫不及待想要先签约。
而且白菜价给地的前提,是陈贵良把一期工程的1亿资金,打入蓉城某银行的帐户专款专用。
陈贵良也怕出什么意外,同意签署拿地协议和投资意向书。
双方一拍即合。
蓉城的发展战略是打造西部信息高地,云计算中心属於信息高地上的高地。更何况,陈贵良承诺5年內投资10个亿。
这种高新科技投资,在经济危机期间显得弥足珍贵。
市领导把川內川外一堆媒体请过来,甚至把陈贵良老家的报社记者也请来。
签约仪式那天,数十家媒体云集。
连省里的领导都来了一位,足见政府对这笔投资的重视程度。
《西华都市报》的记者陈锋,当初曾经跑去二中採访,第一个对陈贵良进行全面深入报导。
此时此刻,陈锋就坐在签约仪式现场。
他是跑社会新闻的,今天应该政府新闻、財经新闻记者来才对。但他跟陈贵良关係不错,所以今天也受到邀请。
“老陈,你真的跟他很熟?”专跑政府新闻的记者尤康问。
陈锋说道:“有他的手机號,在电话里聊过几次。他这人挺念旧情的,我当初的新闻让他名满全川,他每次通话都很热情的喊我『锋哥』。”
尤康不知道一期工程只有1亿投资,咋舌道:“狗日的,好有钱哦,一出手就是投资10亿。胡润富豪榜肯定有问题,根本就算不准富豪资產。”
“確实牛逼啊,”陈锋唏嘘感慨,“我当初跑去龙都採访他的校长和老师,还是因为他要被保送名校。谁能料到当年的高中生,几年时间就发展成这样了?”
尤康说道:“有的人属於天才。他也不是什么二代,没人教他怎么做生意,也没有什么人脉关係。可人家拿著稿费开公司,都能把事业做大。而且两家公司全都发展得这么大。”
“来了,来了,领导们来了。”
“……”
签约仪式很快开始,省里那位领导率先发言。
先阐述全省发展高新科技的战略和决心,歷数省內已经开展的各种项目、已经落地的全球知名企业。又畅谈云计算技术的重要性,再代表省里重点关注这个项目,最后欢迎国內外企业都来投资。
接著是市领导发言、高新区领导发言。
最后轮到陈贵良,他面对数十家媒体记者说:“感谢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能够回到家乡投资,我感到非常荣幸且激动。蓉城这几年发展得很快,尤其是高新科技產业,已经直追北上广深等大城市。云技术是全球科技研究前沿领域,我希望自己也能为中国的高科技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咔嚓,咔嚓!
现场相机快门声响个不停。
而在会场外面,一个年轻人正蹲在路边。
他总算把自己的动画短片《打个大西瓜》做完,本来想去京城找陈贵良拉投资,没想到报纸忽然报导陈贵良来蓉城。
他赶紧买了火车票杀过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