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64章 风云赤台  鲸落封神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李子通没有明确应答,却也算默认地皱眉郑重自语、沉思,随即看向廖昌雄和乐伯通吩咐道:

“无论如何,盟约在先,我军不能真按兵不动,坐山观虎斗,否则有失信誉和人心!你们各率一支精锐大军团(十万编制),全速赶往海陵城,本王率领大军,随后就到!”

“是(喏)!”

两位大将也没追根究底,而是亢奋迅速应道!

其他人对视了眼,也是精神大振,跃跃欲试,似乎胜利已经在眼前了!

……

毗陵城。

大梁军占据毗陵城多日,却没急着接收上梁军地盘,也没北上搅局,而是就此按兵不动。

毗陵郡之畔的南越军,也随之按兵不动,局势颇为怪异,让毗陵郡子民忧虑思乱,更确实产生了不少动乱!

“王爷!我军不能继续坐视不动了,隋军出城作战,战事可能会很快结束,战况剧变时,很可能等不到我军赶到……想收拾残局都不够时间啊!”

隋军情报随之迅速传到毗陵城,看大梁王依旧没行动的迹象,大梁诸将不由焦急齐聚,董景珍连声奉劝道。

按照他们原本的分析揣摩,是隋军与凤鸣军、江淮军,会在海陵城打个十天半月,最大可能的局面是两败俱伤,大梁军好渔翁得利。

毕竟海陵城好歹是一方重城,只要隋军没出现重大失误,肯定没那么容易攻陷。何况隋军也不是易于之辈,否则也不会迅速平定且招降上梁军。

如此三虎相争,三败俱伤或两败俱伤,几乎是可以预见之事!

如今,计划赶不上变化啊……

“确实距离有点远了……”

萧铣倒是颇为善听人劝,沉思着点了点,随后看向聚集诸将说道:

“这样……张绣、雷世猛、郑文秀、许玄彻,率各自部曲及一万精兵,分散潜往海陵……及附近,随时听命行动!”

“是!”张绣等将领纷纷应道。

或许是萧铣的西梁萧氏身份,大梁军倒是聚集了不少名将、名士。

除了四将外,还有董景珍、沈柳生、郭华、万瓒、徐德基等最早拥戴萧铣起义的名人,都是名传青史,在史册上有名有姓有传奇故事的一代俊杰。

历史名人和江湖名人可不一样,是经过岁月和历史验证,基本不会浪得虚名,就算是大奸臣也有其傲视天下的天赋、能力和优点!

原本洪灵天会是萧铣座下第一大将,被萧影提前截胡,还有很多名将尚未崭露头角或扬威、扬名,否则数量更多,堪称天骄济济,天命所归!

“切记!不可妄动!静待王令!”

……

海陵郡。

如今的隋军,确实是一动便各方齐动,天下跟随风起云涌,真正的“牵一发而动全身”!

即便是距离太远而鞭长莫及的各个势力,也没忘关注天下瞩目的海陵战场,毕竟是天下唯一正统……隋朝余孽!

萧影率着二十二万三千精锐出战,倒也没大张旗鼓,还让军中军师、供奉等神修,以神法帮忙遮掩行迹和动静,加快行军,能瞒多久算多久,最好能奇袭江淮军。

但是,万众瞩目之下,如此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有心关注根本瞒不了人,光凭蛛丝马迹也不难推断出来!

可以说,二十余万精锐一出城,再怎么隐蔽,很快传向四面八方,连被袭对象……江淮军,也迅速知道了!

第二天傍晚!

隋军只费了两天一夜时间,就赶到了江淮军前方百里处。

倒不是隋军全军急行军的缘故,反而有意放慢而保持状态。只是江淮军本就冲着海陵城,双向奔赴之下,理论上隋军只需走一半路程!

高邮湖南方,神居山山脉东方,赤台山。

此世天地更为宽广辽阔,高邮湖占地万余平方公里(现实十几倍),神居山脉也东西向连绵千里,可算一方天险。

因地理位置和距离的关系,隋军就在占地十数里,海拔百余米的区区赤台山停下,并直接驻军赤台山。

赤台山不是什么名岳巨脉,仅因神居山余脉而有点名气,却也颇为奇特,山顶是巨大平台,宛若被神仙拦腰斩断,又因赤色而著名。

值得一提的是,赤台山位于海陵西北方,江都东北方,算是两城中间的正北方,距离两城距离差不多。

这倒不是萧影有意为之,而是江淮军本就从这方向而来,萧影只是率军顺势迎战而已!

但是,萧影此举,又让无数势力猜测纷纷,特别是江淮军。

听闻靖武王率军主动出战,江淮军并未因此停军,依旧按计划按路线行军,只是行军速度几乎减半,颇为谨慎。

浩浩荡荡的江淮军,连绵数十里之遥,状若大地苍龙。

“靖武王就停在赤台山不动,甚至在山上安营扎寨?”

听闻情报时,随军而行的杜伏威,迅速召集诸将质疑道,随后提出疑问:

“难道靖武王是想让江都隋军,潜藏而来,夹击我军?”

王雄诞诧异应道:“不能吧?赤台山虽然距离海陵和江都差不多,与江都之间却有诸多水脉,不利行军且容易被伏击,皇后娘……萧皇后和靖武王岂会如此不智?”

楚王辅公佑等人也纷纷点头,辅公佑却是稳重谨慎建议道:

“伏威既然有此担忧,调两支小军团(一万编制)南下戒备便是,影响不了大局,有备无患!”

“可!”

杜伏威深深看了眼辅公佑,直接点头应道。又迅速提出问题:

“靖武王以奇袭、强袭著名,如今却又止步不前,大家觉得他意欲何为?难道想与我军正面决战?”

众人沉默,这问题还真不好回答。

辅公佑凝眉应道:“有可能!如今靖武王行动,又不算什么秘密,如何奇袭?附近也没什么险地,不正面决战还能怎么办呢?”

“行!那就继续行进,赤台山决战!”

杜伏威想了想,觉得没什么毛病,便点头应道,又叮嘱道:“斥候范围扩大到三倍,先锋军警惕而行!”

“是!”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