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章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寒门权相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第11章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听着齐政的话,周坚的疑惑清晰响起。

“我能看得懂了,等我熟读几遍、默写几遍,也能背了,这还不叫学会了?”

齐政的反驳同样清晰而坚定,“你这只能叫知道这篇文章讲了什么,离真正的体悟,还差得远。”

他之所以要大费口舌地跟周坚说这些,是想给他从根上端正态度。

底子打好了,接下来帮他提高成绩也好,讨夫子欢心也罢,都能更顺利,自己也能从中得到更多好处,起码能轻松不少吧?

所以他的声音中虽还残留着几分少年的稚嫩,但语气和语调却如一条缓缓流淌的长河般沉稳厚重。

“我们为什么要研习经典,是因为它们可以帮助我们跨越时光的界限,与曾经的那些圣贤坐而论道。”

“是因为它们如火光般,可以帮助我们驱散世事的迷雾,照见天地至理的丝丝真貌。”

“我方才跟你说的那些背景故事和分析,只是让你能更好地理解这一篇文章,不管程夫子的用意到底是什么,但这绝对不是我们学习的全部,做学问是为了自己而不是应付夫子的检查。”

“在学习经典的过程中,我们以古镜照今心,便能将圣贤之言,映照于我们的生活情境之中。便如这报任安书,我们可以从中看见,太史公在面对难题时的处置之法,同时可以学习他的委婉,他的坚持,他的发愤著书等一系列品德。”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能以活水涤陈见,不将圣贤之言当做僵化的教条而盲从,要用思辨的精神,去深耕体悟其中道理。比方才再进一步,太史公对李陵的看法是对是错?太史公为李陵仗义言说以至于受辱受难是否应该?面对任安的求情,太史公的婉拒又是否得当?这些都该是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认真思考的。或许我们思考不出什么真知灼见,但就如那一次次的竹篮打水,在打水的过程中,竹篮会被洗涤得干净清明。”

“最后,在学会了,学懂了,就要以实践证真知。所谓知行合一,便是要将这当中圣贤大义,化作日常的言行分寸,进退尺度。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就正是这个道理!”

“说得好!”

隔着墙,程夫子忍不住低声叫了声好!

好一个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原本还觉得齐政只会旁门左道的他,此刻听完齐政这一番话,对他的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他心里知道这书该怎么读,但却没齐政总结得这般透彻。

以古镜照今心、以活水涤陈见、以实践证真知,三句话,将研习圣人文章的意义与好处说得淋漓尽致。

更绝的是,这信手拈来的佳句,将齐政的才华展露无遗。

这绝对不是一个卑贱的书童该有的本事!

扪心自问一下,他感觉齐政比起自己来也差得不多了!

隔壁屋子中,齐政的声音还在继续。

“让你学这一篇报任安书,在除开基本的章句陈列之外,是希望你能够从中学到一些太史公的信念与道理。”

“有朝一日,你面对生死抉择,是摒弃信念一苟到底,还是坚持理想,万死不辞?心头天人交战的时候,你会想起太史公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有朝一日,你面对挫折,前路黯淡,想要自暴自弃之时,你能想起这篇文章所说的圣贤,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著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而太史公,即使蒙受宫刑这等奇耻大辱,却能忍辱负重,写就《史记》。”

“这才是你要真正用心去学,用心去记的。”

听到这儿,程夫子已经对齐政没有任何的质疑了。

哪怕齐政的教育方法在他看来还是有不少他不认同的地方,但是就凭齐政这番见解,他的学识品德就差不了!

他程硕也不是那等食古不化的腐儒,眼里只看得进自己那一套东西。

没想到,收了个平平无奇的周坚,却让他遇见了这么一个惊才绝艳的后生。

何止是不亏,简直就是大赚啊!

他满意一笑,转身走出了房间。

一旁的房间中,齐政在指导着周坚又细细研读了几遍并且对一些关键章句进行释义讲解之后,也让周坚成功掌握了《报任安书》这篇令人头疼的文章。

剩下的就是等他慢慢熟悉,然后便几乎可以应付程夫子对他关于这一篇文章的一切考验了。

这些就没有齐政的事情,他背着手,迤然走出了房间。

没走几步,便碰见了课间休息的厉飞和程氏子弟诸人。

齐政倒也不会上前自讨没趣,倚着柱子靠在一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