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34章 育苗末班车  1994:菜农逆袭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第334章 育苗末班车

制种公司的种苗订单~

当陈家志听到这时,心跳不由加快,他看了旁边的彭谦一眼,彭谦倒没有多少触动。

“供制种类蔬菜……”

陈家志站在元谋县农场的土地上,嘴中还在呢喃。

今年30岁出头的仲家凯也在一旁,“对,我问过制种企业,他们有这方面的需求!”

陈家志问:“现在就有吗?”

仲家凯点头,但陈家志捕捉到他迟疑了一瞬,心中明白,制种苗订单暂时也只是拉拢他的一个说词。

然而,从长远来看,他这话说得很有道理。

元谋不仅是冬早蔬菜大县,同时还是制种大县,现在可能以玉米和小麦为主。

但蔬菜制种潜力很高。

供制种类蔬菜育苗和供商品类蔬菜育苗,前者的潜力明显更甚,关键可以及时兑现。

陈家志问道:“仲书记,这边有哪些蔬菜制种呢?”

“番茄、茄子、黄瓜、洋葱、辣椒。”这下仲家凯回答得很果断,一下给出了5个品类。

陈家志点了点头,心中的天平有所倾向,但没有当场做决定。

回了县城宾馆后,又和彭谦、纪松、李明坤三人一起进行了讨论。

讨论的范围基本定在了能禹和元马的星火村。

这两地都各有优势。

但陈家志很看重星火村的科研和市场优势。

仲家凯是个有野心的人,筹资修建专家楼的事也告诉了陈家志。

不过不是向他要钱,而是展示村委在改善科研条件,他本人也很懂育种,村民也有制种经验。

这十分有利于当地持续吸引有南繁需求的育种家和种子企业。

而任何前来的科研单位和制种企业都是育苗场的潜在客户。

那未来元谋的蔬菜制种产业发展如何呢?

陈家志记得,很强,也是当地支柱性产业之一。

同时,也因为仲家凯是做育种出身的村干部,懂技术,长期担任种子基地的大管家,为科研人员服务,身上应当没有一般村干部吃拿卡要的陋习~

李明坤也听了一路,说道:“能禹其实也挺好,种菜的农民多,感觉会更好卖一些。

而在星火村时,看到的更多是玉米制种,蔬菜较少,制种公司的种苗订单怕是不好拿。”

陈家志又问了彭谦和纪松,两人也拿不准主意,感觉两边都还可以。

他笑了笑,问道:“限制元谋蔬菜产业发展的是什么?”

“交通。”

“运输。”

“运力。”

三人不约而同给出了类似答案。

陈家志笑道:“如果产品是种子呢,这种运力限制还存在吗?”

他喝了口茶,在三人惊疑的目光中又说:“即使有,也很有限。

而蔬菜不同,运力限制了元谋蔬菜产业的扩张速度,再加上农民的意识不强,导致商品类蔬菜育苗短期内很难有大作为。

但制种类蔬菜育苗呢?

它的最终产品是种子,几乎没有运力限制,只要能吸引足够多的育种企业,制种类蔬菜育苗的市场是广阔的!”

“妙啊!”彭谦拍手称赞:“陈总,怪不得你年纪轻轻就能当老板,这番分析绝了!”

纪松和李明坤也被吸引了,想了想,李明坤又问:“星火村能吸引来更多的蔬菜制种企业吗?”

陈家志反问道:“仲家凯你们也都见过了,感觉怎么样?”

彭谦沉吟道:“育种其实很辛苦,就冲他筹资修建专家楼,我认为他就值得高看一眼,他本身也懂育种制种,结交了不少科研单位和企业。

更何况,星火村本身就属于中国种子公司元谋基地的一部分,现在国企改革导致管理不明朗,但这种混乱迟早会结束。

元谋天然温室的气候条件,也让国家在规划种子产业时绕不开这里。”

李明坤说:“如果还是以玉米制种居多呢?”

“不会。”陈家志说道:“元谋的玉米制种产业规模太小了,国家在整体布局时应该会考虑转移到其它地区。”

李明坤很诧异,这还分析起国家政策来了?

但见彭谦没有反驳,他也没再多说。

事实是,彭谦了解到一些风声,国家已经计划在推【种子工程】,他也在猜测陈家志是否还有更深层次的关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