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盟军在审视了手头的装备后,意识到要突破齐格菲防线,将会面临巨大的人员和时间消耗,这样的代价显然难以承受。
并且更令人担忧的是,这样的战役持续时间可能会给得军带来宝贵的喘息和重新集结的机会,进而影响整个战局的走向。于是面对这样的困境,盟军决定采取行动,而米军则开始着手研制新型重型火炮,以应对这一挑战。
在研发之初的设想中,这款新型重型火炮,不仅具备惊人的破坏力,而且要更便于快速组装与拆卸。在夜幕降临时分,它能迅速进入预设阵地并完成组装,然后对最远六至七千米外的目标发动致命的攻击。而随着黎明的到来,火炮又需在短时间内拆解并撤出阵地,以躲避敌人可能发起的空中反击。
在这样的考虑之下一九四四年五月,军方下达命令,要求制造公司在短短六个月内研制出令人满意的重型火炮。为了高效响应军队的迫切需求,并节省宝贵时间,设计师们决定借鉴迫击炮的设计理念。
然后在一九四四年十月,公司圆满完成了重型火炮的设计工作。这款迫击炮的炮筒重达六十五点三吨,口径宽阔至九百一十四毫米,而炮座则重七十二点五六吨。
当然更为引人注目的是,其所发射的弹头重量高达一点七吨。该炮配备了一个尺寸为长4四点八米、宽二点七米、高三米的坚固底盘,以及用于高低和方向瞄准的精密仪器。
在设计中,设计师们巧妙地运用了三段熄灭法,使得炮管的强度从原计划的每平方英寸六万五千磅提升到了九万五千磅,从而极大地提升了射程,达到了惊人的八千七百米,远超军队的预期要求。同时,该炮发射重约一点七吨的炮弹时,仅需约九百七十千克的发射药,效率之高令人瞩目。
然后在经过一系列严谨的测试,小戴维终于被成功研制出来。这款重炮展现出了惊人的破坏力,其试验场地的弹坑之大,足以与一个单元楼相媲米,甚至能够轻松夷平九平方米范围内的混凝土厚板。于是盟军对此大为欣喜,迅速投入生产,不久后便制造出了一门小戴维。
然而,当盟军准备投入使用时,他们惊讶地发现,原本设想的坚固防线其实并未完全建成。齐格菲防线上的众多堡垒要么仍在建设之中,要么未能达到预期的设计标准。盟军因此得以长驱直入,因此显然,重型火炮在此刻已显得不再必要。
不过这边没有得到验证和使用,米军就把目光转向了态平洋战场。在那里,小鬼子已在各个岛屿上构筑起坚固的工事,准备与米军进行顽强的抵抗。
所以由此看来,小戴维重型火炮仍有其用武之地。因此,米军已经制定了将小戴维及其熟练操作人员运送到态平洋战场的计划,随时准备投入使用。
然而,就在米军准备就绪,即将使用小戴维重型火炮之际,原本打算全体玉碎的小鬼子,在两朵蘑菇云升起之后果断选择了无条件套投降。
而这一变故使得整个局势瞬间逆转,原本紧张筹备的态平洋战场也戛然而止。
因此,小戴维重型火炮还未曾有机会发射一弹,便匆匆结束了其短暂的使命。随后,它被运往博物馆,以展示其曾经带来的辉煌。
不过只是就在王根生回忆小戴维巨炮觉得可惜没让小鬼子尝到小戴维巨炮厉害的时候,李秀在听到王根生说小戴维巨炮的口径居然有九百多毫米的时候。
当即就震惊道:
“这么大的口径,那炮弹得有多重啊!就算没有十吨,最少也有五六吨吧!如此一炮下来可以直接炸毁一个小村子了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