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华夏文化的守护者
来到正堂坐好,两人终於谈起了正事,主要聊的就是正在进行的皇城贪腐案。
朱標嘆道:“本以为经过几十年动乱,天下人都很穷。”
“今天才知道,穷的只是一部分。”
马鈺自然知道他说的是什么,不到四百家豪强大户,抄出了七千多万贯钱財。
这还没算粮食、土地等財產,只算的金银珠宝、古玩字画、房產等东西。
据说那些藏钱的地窖被打开的时候,负责抄家的人眼珠子都红了。
那些富豪奢靡到什么程度了呢,
有人用赤金打造的洗脸盆,用整块的玉雕刻的洗脚盆。
朱元璋洗脸洗脚的盆子,也就是黄铜打造的。
说他们比皇帝还奢侈,一点都不带夸张的。
要知道这可是在元末乱世期间,无数百姓饭都吃不到的时期。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真实写照。
马鈺想了想明末江南豪强的奢靡,说道:
“其实乱世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和宋朝中晚期比起来,他们的日子已经算是很简朴了。
2
朱標听的直摇头:“难怪你一直说,朝廷要代天行道,二次分配財富。”
“对这个世界认识越深,我就越发觉得,你的思想是正確的。”
“对了,姚云心那边进展如何了?”
马鈺说道:“这事儿快不了,没有三五年是不会有成果的。”
朱標確实有些著急了:“怎么这么慢,要不再找几个人过去帮忙?”
马鈺解释道:“最好不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人多了反而会把大量时间浪费在口舌之爭上。”
“现在属於搭框架时期,最好不要弄太多人进来。”
“等框架搭建好大方向確定,再找人过来填充內容即可。”
“甚至可以直接公布天下,让天下人自由评说。”
朱標疑惑的道:“这么做恐怕会遭到天下人的击啊。”
马鈺笑道:“秤击只要言之有物,也是为新思想添砖加瓦。”
“只要朝廷能坚定信心不动摇,读书人早晚都会投入新思想门下。”
大多数人读书,都是为了出仕。
到时候朝廷只要以新思想为题,主导几次科举考试,大部分读书人就会抢著抢著改换门庭。
朱標肯定的道:“我爹和我这边你不用担心,是绝对支持新思想的。”
“尤其是这次事情发生后,我爹就更支持新思想了。”
马鈺好奇的道:“哦,为何?”
朱標说道:“还是豪强的家底闹的。”
他这么一说,马鈺就明百是怎么回事儿了。
豪强上瞒君下欺民,肥了自己穷了国家和百姓。
可是在现有的思想体系下,朝廷拿那些大户是没有办法的。
马鈺的新思想里,一句代天行道,就给了朝廷动大户的理由。
以朱元璋的性格,谁能让他合理合法的从有钱人兜里掏钱出来,谁大概率就可以获得他的支持这种性格也恰好暗合马鈺的部分思想,正好可以加以利用。
朱標今天过来,自然不是为了討论豪强家底有多厚的,主要是来商量如何打击豪强,拆分宗族的。
接著他就將自己的想法,一一讲了一遍。
马鈺也不得不称讚一声,標哥確实是有点东西的。
他能想到迁徙豪强並不奇怪,这属於是古人玩剩下的。
事实上原本的世界,朱元璋也曾经用过这一招。
比如原本世界洪武三年,朱元璋曾经迁十四万户豪民去凤阳。
洪武中期有感於北方人口稀少,开始有计划的从山西迁徙百姓去河南、山东等地。
洪武晚期一度想要对全国人口进行调整只可惜因为朱標的死亡,他忙著给朱允铺路,这个计划就搁置了。
朱棣继位后,从江浙、江西等地,大规模迁徙富户填充北平。
这几次人口迁徙,有效的调整了人口布局。
只不过可惜,这个政策並没有作为制度延续下来。
等到仁宣时期,人口调整计划就被搁置。
明英宗和明代宗就不提了。
宪宗用二十多年替他爹擦屁股,也没精力再执行人口迁徙计划。
明孝宗—也可以忽略不提。
再往后大明朝廷是有心无力,江南豪族已经形成规模,朝廷想调整也调不动了。
从这一点上来说,朱元璋的天赋確实很高,意识到了豪强问题,想要调整人口分布。
但可惜,他明白的太晚,而且对此事的重视也不够。
毕竟他单纯是通过自已的经验,察觉到这一点,对地方宗族士绅势力的认识远远不够。
但这一世就没有这个问题了,在马鈺的提醒下,他们对这方面的认识更加清晰。
调整人口布局的想法也就更加强烈。
计划往洛阳、长安、凤阳、安阳、北平五处迁徙富户。
这五个地方,起码也能迁六七十万户。
既能完成南方人口北调,缓解南北分化的危机。
又能將豪民从本乡本土迁走,让他们失去对地方的影响力,从而削弱他们的实力。
豪民都有钱,他们雄厚的资本,也能快速让这些地方富裕起来,
而失去了这六七十万户的豪民,对南方的地方势力是一次巨大的削弱。
相应的,朝廷可以更从容的將权力集中起来。
同时豪民空出来的位置,也可以让无地的贫民来填补。
可以说是一举多得的局面。
这个操作,让马鈺看到了汉唐朝廷的影子,大概率是借鑑了西汉和初唐的相关政策。
如果只有这些,还不值得马鈺太过惊讶,
毕竟这是古人留下的智慧。
关键是,朱標能想到把诸姓打散混居,和迁徙豪强结合起来用。
因为战乱,导致大量的典籍失传。
目前能看到的史书上,关於强制诸姓混居的记载非常少。
前世还是从出土的敦煌文书里,才了解的细节。
马鈺之前只是和朱標讲了一下,他就记住了,並且还活学活用。
这是真的將知识学通了。
如果朱元璋、朱標两代人,能够贯彻执行人口调控政策,並將其形成制度。
真的能缓解很多社会问题,
但朱標肯定不是来听他的讚美之词,更想获得他的建议。
只是马鈺也属实没有什么更好的想法了:
“你的办法,应该已经是目前的最优解了,我也没有更好的建议。”
“不过倒是能说点別的,给你提供一下参考。”
朱標笑道:“我就知道你肯定会有想法,快说说。”
马鈺沉思片刻,才开口说道:
“一个群体想要拧成一股绳,就必须要有一个共同的认知。”
“夏商在这一点上,做的其实並不太好。”
“西周是首先意识到这一点的,所以他们创造並推行了周礼。”
“之后在周礼的基础上,形成了华夏的主体思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