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道长震怒,御前留名(求票)
嘭!
一只大手猛然拍下,御案巨震,笔砚崩落。
玉京城西苑仁寿宫上空忽然风云变幻,龙吟虎啸,来来往往的宫女太监当场跪倒一地,连大气都不敢出一声。
宫中那位仙风道骨的绍治皇帝,看着罗文龙刚刚以神道上表之法传回来的奏疏,身上道袍,颌下长髯无风自动,忍不住怒喝出声:
“徐阁老真是教出了一个好徒弟。
竟敢私藏巫蛊厌胜之物,还是那只害死了太子刘据的【巫蛊桐木人】,他姜文渊跟着心学宗师学了这么久,难道还不知道一个死字怎么写?
真是欺天了!!!”
奏疏中五峰旗内乱的大致经过没能在这位道君皇帝的眼中引起任何波澜。
义子背刺义父趁机夺权的戏码,在他这位端坐龙椅调和阴阳的政治怪物眼中也跟过家家没什么两样。
至于采水王家是否在内阁斗争中无辜惨死,到底有没有“为国捍边,与民同利”,对他来说也完全无所谓。
只不过是一群被历代王朝都当做消耗品的疍民蝼蚁罢了,即使消耗完了大不了再赶一波良民下海便是,最初的疍民不就是这么来的吗?
可偏偏是其中一条:姜文渊指使陈木匠使用“巫蛊之术”暗害靖海王世子,企图帮助毛海峰上位,然后杀光使团,破坏朝廷定下的家国大计。
一下子就触碰到了绍治皇帝的逆鳞!
皇家天然就对专门暗害权贵的巫蛊之术深恶痛绝。
当年汉武帝朝一场“巫蛊之祸”不仅致太子惨死、还让近万人随之陪葬。
历朝历代的律法里,民间凡是以巫蛊之术害人者,最轻的罪名也是弃市,就是菜市口砍头。
而这种专害世子、太子的巫蛊桐木人格外让绍治皇帝感到憎恶。
要知道他一生共有8个儿子和5个女儿,总计13个子女,但儿子只有裕王、景王活到成年。
女儿中也只有宁安公主和嘉善公主两位活至成年,其余尽数早夭。
可是,要知道大昭民间的婴儿成年率都有足足四成三!
他的皇子公主有最好的饮食、医疗,成年率竟然只有三成,儿子的成年率更是只有二成五!
这里面要是没有事,绍治皇帝敢把自己的头扭下来给太监当球踢。
第一个怀疑对象就是巫蛊厌胜之术!
此刻,一道被岁月弥合的伤疤一下子重新撕开,他忍不住合理联想:
“既然姜文渊手里有专门克杀太子、世子的符应镇物。
那么其他大臣手里会不会掌握了某种能克杀我这社稷主真龙天子的符应镇物?不,不是会不会,而是一定有!”
眼中杀机凌然。
只因这大昭不光皇子公主死亡率高,皇帝的意外死亡率也高得离谱,数一数寿终正寝的都没有几个。
就连他自己都差点被十几个宫女给活活勒死。
那是绍治二十一年的“壬寅宫变”,差不多刚好是在二十年前,他三十五岁时。
那个时候他这位道君皇帝本身的【丹鼎道士】品级,还没有像现在一样达到一品至境,只是区区中三品而已。
但理论上只靠【社稷主】的位格,也应该在皇城这个汉始皇帝王神炁的中枢所向无敌才对。
可他在被刺杀时,却只感觉自己一身通天彻地的神通似乎被什么东西压住,从头到尾都毫无反抗之力。
而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更让他脊背发凉。
“朕被勒受惊,气息将绝,诸御医畏惧获罪,不敢用药。
惟独太医院使许绅冒万死,调峻药下之,辰时下药,未时忽作声,去紫血数升,申时遂能言,让朕捡回一条命。
事后,朕厚赏许绅,但不久他便得了重病,对家人道:‘曩者宫变,吾自分不效必杀身,因此惊悸,非药石所能疗也。’
笑话!他竟说他是惊吓害病,不医不治,闭目等死。”
同样是太医院使,治死了两位皇帝的刘文泰寿终正寝,逍遥快活。
但治活了皇帝的许绅却被活活吓死!
这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吗?
谁敢相信这一连串的事件背后没有黑幕?
以至于在许绅死后,绍治皇帝觉得连至高尊位都保护不了自己,在惊惧之下彻底搬出了危机四伏的紫禁城,住进了西苑万寿宫。
为了防止别人知道他在哪里睡,放置了二十七张床,从此再也没有上过朝。
毕竟,他的那位堂兄兼先帝建立豹房,搬出鱼龙混杂的皇宫也不过是为了保命而已,最后却依旧难逃横死之厄。
他又怎么能不小心谨慎?
“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其实都是骗人的。
“练得形似鹤形,不怕宫女勒脖颈”才是他刻苦修行到一品丹鼎道士的原初动力啊!
目光不自觉地就落到丹房中挂着的一根用细料仪仗绳编成的绳套上,那便是宫女行刺的凶器,已然变成了一件一府之宝!
等他神功大成晋升一品【丹鼎道士】后,每次想要离开西苑仁寿宫回到皇城中的时候,只要看到这根绳套就会重新缩回来。
因为他不敢赌!
这位道君皇帝遥望南洋旧港宣慰司的方向,嘴里咬牙切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