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宦官
苍云之下,宫道之上,李显穆傲然,郑欢大笑。
对李显穆略显狂傲之言,郑欢很认可,虽然他自己也是被李显穆所镇的那个人。
但以如今李显穆的声望和权势,这番话实在有理有据。
心学有这样的领袖,必然前途光明,他虽然政治生涯从最巔峰滑落,可人生来並不是全为了一个人而已!
被李显穆的豪情所感染,一时郑欢甚至没了哀悼自己政治前途的悲观之情,振作道:“明达,我在江南等你的消息,封疆大吏,有封疆大吏的优势!”
世人常说,治世入中枢为相,乱世则做封疆大吏,可若是心存变革,那就既要执掌中枢,又要能直插地方,如今郑欢被派往江南,依旧可以为他大壮声势。
李显穆朗声笑道:“到了江南之后,在处理政务之余,要多多的发掘人才,如今心学大炽,但还不够,我们的目標是彻底的压过理学,等天下皆是心学的时候,世道就会为之一变。”
学术的战爭从不停下。
郑欢郑重的点了点头,作为未来的江苏巡抚,他的位置至关重要。
二人在宫门前分別,李显穆正想要上车离开,却猛然听到户部尚书夏原吉在喊他。
李显穆回过身,便见夏原吉立在马车前,有些气喘吁吁,明显是赶上来的,脸上顿时浮现出疑惑之色,“夏公?”
夏原吉郑重道:“守正公若是不嫌弃,请蒞临寒舍一敘。”
李显穆眉头一挑,夏原吉竟然邀请他去府上。
在如今的朝廷中,夏原吉和蹇义,算是极少数能和他相抗的大臣,其中又以夏原吉最为功绩显赫、声望卓著。
夏原吉虽然不是歷史上那些顶级的全面能臣,也不如桑弘羊这种能为一个帝国供血的財政大臣,但他在財政方面的天赋依旧是顶级的。
一百分满分的话,拿个九十不成问题,李显穆提出的那些来自后世的財政制度改革,夏原吉都能非常顺畅的执行下去。
“夏公相邀,自然没有不去的道理。”
李显穆也想知道夏原吉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他们二人不算是政敌,但也算是有竞爭关係。
六部和內阁一直都在互相爭夺权力。
从永乐朝开始,六部在权力爭夺中节节败退。
於李显穆看来,这是必然的。
因为皇帝越来越不勤政,內阁大学士承接了皇帝让渡的权力,一步步坐大。
內阁的出现便是因为朱棣精力不如他爹,朱高炽更是远远不如朱棣,於是內阁得到了更多的权力。
朱瞻基登基后,李显穆得到了更多的信任。
再加上朱瞻基更加怠政,於是內阁註定將会成为权力更大的机构。
李显穆已经准备向皇帝提交一项有关於內阁的改革,即內阁提前擬定各项政策的建议。
这就是票擬!
一旦內阁有了票擬的权力,那就算是半个宰相机构。
內外诸省但凡是奏摺,由通政司先送入內阁,由內阁学士给出处理意见,而后再交给皇帝,皇帝认为合適则画一个圆圈。
而在实际的执行中,內阁大学士有的是办法让皇帝同意他们的建议。
比如经典的上中下三策,下策是那种一看就缺陷很大的,上策是那种看起来很美好,但实际上根本就做不到的,而中策才是谋士真正想要让主公採纳的。
在实际上的执行中,文官对体系以及习惯的丰富经验,会让君主总是走向他们想要的方向。
那君主违逆他们的意思就一定会变好吗?
並不是!
文官集团最大的特性就是稳定,他们並不希望改变太多,而是维持当前情况。
所以一旦君主违逆他们的意思,那就只有两个结果,要么整个国家迅速向前,要么整个国家急速败落!
票擬的实行必然让內阁权力大大提高,內阁大学士得到了半决策的权力。
当然,皇帝能同意这项建议,依旧是因为內阁没有执行机构,导致內阁的权力必然会被制约。
李显穆明白这一点,但他依旧要执行,宰相制度的废除很简单,但宰相制度的恢復却不简单,只有慢慢来,让一项项政策成为惯例,最终依靠习惯的力量来形成一种巨大的权力。
现在的李显穆之所以为人所敬畏。
就是因为,他既是实职兵部尚书,又是內阁首辅,在兵部权责这一块,他已经获得了比票擬更加强大的权力,既有执行权,又有建议权,基本上可以为所欲为。
世人也基本上看明白了,若是內阁首辅由吏部尚书兼任,那权力和宰相也差不多。
心中思量著这些东西,二人已经到了夏原吉的府邸上。
夏原吉深受朱棣的宠信,各项赏赐都非常多,所以他是不需要依靠工作来生活的,府邸也算是相当的豪华。
入府后,李显穆隨著夏原吉入了厅堂,下人上了茶后,李显穆望向了夏原吉。
夏原吉先是深深嘆了口气,而后面色上带上了几丝凝重,“守正公,我从来没想过真的和你有什么爭斗,对於心学和理学也並无偏见。”
李显穆眉头一挑,对夏原吉这番话不可置否,夏原吉或许本心不是这样想的,但人在这个世界上,总是身不由己。
不过既然他这么说了,李显穆微微笑道:“夏公乃是国之干才,大明的財政大管家,永乐朝的治世,离不开夏公的贡献,这是我们都知道的。”
夏原吉似乎猜到了李显穆在想什么,紧接著又说道:“无论我们到底有什么政见相区別,但归根结底,我们都是读过圣贤书的,可现在陛下想要抬举宦官!”
李显穆眼底的漫不经心,陡然闪过一道锐利的光,缓缓坐直了身子,目光熠熠的望向夏原吉。
“夏公何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