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27章 “三年计划”  我才是徒弟们的随身老爷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王延庆的话,不光“说服”了中书令王诚,也提醒了张承道。

确实,虽说传送阵建好以后,“交通出行”能得到显著提高,但还有一个问题,会极大地限制民间各方各面的发展。

那就是“户籍制度”。

其实古代的户籍制度总的来说,属于一种懒政。

统治阶级为了便于管理和控制百姓,并保证有足够多的人口被禁锢在土地上,耕种出足够供养国家的粮食,专门强制百姓尽可能地减少出行和交流。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凡出行,必须去找地方官府办理“出行证”——这东西有很多名字,有的地方叫“过所”,有的地方叫“路引”,还有的地方叫“公验”,不同朝代也有不同的称呼,比如原来的周国,包括现在张承道还没有大刀阔斧改革的白石仙宗治下,都是叫“公验”。

不过因为南楚国那边叫“路引”,所以“路引”这个叫法也渐渐流传开来。

总之,这种“出行证”办理十分麻烦,不光要缴纳高额的费用,还要请地方乡老为自己作证,并说明出行理由等等,前后弄下来,费极高,比现代出一次国搞签证还贵,也就从根本上限制了普通百姓的出行。

像另一个时空,近现代时,也摸索过很多种办法,1984年《居民身份证试行条例》颁布前,什么学生证、军人证、户口薄等,包括应用最多的单位开的证明,都勉强能作为证明身份用的东西,只是几乎没什么统一的规定,也导致那个不用身份证、无法实名的年代社会治安问题十分堪忧。

当然,以现在的社会生产力,一张“身份证”无痛全国游还有些不现实,但至少可以简化一下流程,鼓励人员流通,这样才能更好地刺激经济发展。

毕竟有了灵麦、灵稻,只要灵气浓度达到一定程度,就能够普及这些高产有灵作物,也就可以将一部分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去进行其他行业和领域的生产创造,这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前提。

那么,或许可以先逐步放开,比如搞一个能够明确查验身份的金属令牌,只要在上面刻录专属的灵印,就能起到“身份证号”的作用,而且伪造成本高、难度大,就算在这个不存在联网验真伪的世界,也能从一定程度上确保其权威性。

当然,坏处就是,这个金属令牌的成本确实过高了,就算不计修士刻录灵印的人工成本,物料成本也要几百文,这对寻常百姓来说,还是很难负担得起,也就不可能将其作为强制手段推广。

只能替代过所,简化出行流程,比如想要出行的人,只需要办一个证明身份的、刻录了专属于自己的灵印的金属令牌,就不必非要登记什么出行目的,或是请什么乡老作保了。

整个流程将简化为:登记、交钱、领证。

它的作用也相当于另一个时空的“照身贴”,只不过现阶段,民间很难伪造。

而且如果只收取物料成本费,几百文的价格也远比以前费尽心思弄一张过所的钱少,总的来说,对于百姓们而言,出行成本还是降低了的。

想到这里,张承道轻咳一声,打断了王延庆滔滔不绝的马屁,很给中书令面子地说道:“中书令说的也在理,此事在缓不在急,‘百城传送阵’想要全部建完,只怕还要等上些时候,另外,若是依凌巡察使这奏疏所调整,这修士缺口一时半会儿也补不起来,如今白石仙宗的外门弟子一共才几十个,就算都撒出去,亦是杯水车薪,此事还要等白石仙道大学第一批学生学成,方能徐徐图之。”

只能“徐徐图之”,无论是凌霜的奏疏中说的各地刑狱主事都要由修士担任,还是自己脑子里刚萌生的“身份令牌”计划,都需要大量的修士,就白石仙宗这小猫三两只,根本不够用的!

与此同时,王延庆听张承道这么说,顿时话锋一转,附和道:“宗主说的是啊!如今朝中人才疲敝,上下官吏更是青黄不接,这白石仙道大学之事确实迫在眉睫!臣一定夙兴夜寐,将白石仙道大学盯得死死的,以报宗主之仙恩浩荡!”

张承道听得嘴角一抽。

这货拍马屁居然还会自己造词,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也算是个难得的人才了!

因为张承道给了王诚面子,王诚不好装死,但又实在没办法学王延庆这拍马屁的技术——他一张老脸还想要呢!

所以只得恭恭敬敬地躬身道:“宗主所言甚是。”

“嗯,既然此事都没什么异议,那诸君便同我一起,制定一下第一个……”

张承道说着,扫视了一眼众人,勾起了唇角,补上了字:“三年计划。”

“三年计划?”

听得张承道的话,众大臣忍不住纷纷交头接耳起来。

倒不是他们理解不了什么叫“三年计划”,这玩意儿字面意思浅白到目不识丁的百姓都能理解,问题的关键在于,他们没听到一点儿风声!

这就说道,和许多人想象的朝会不同,古代上朝,大家议论的事都是提前通过气、准备好的议题,哪怕是什么水灾、旱灾这种突发的灾害,奏上来的消息也早就在一众中央官员里转了一圈儿,大家心里都有个数了。

包括这次凌霜递上来的奏疏,走的是正规的流程,在中书令手里过过,自然也就让众朝臣心里都打了个底,是以今天专门留他们下来说这个事,谁都不怎么意外。

但这什么“三年计划”,是真意外啊!

看着和自己一样懵的狗腿子王延庆,王诚心底顿时舒服了不少,便主动担任起捧哏的职责,起身拱手问道:“敢问宗主,何谓‘三年计划’?”

“所谓‘三年计划’,顾名思义,也就是三年内,咱们仙庭计划做的一些事。比如‘百城传送阵计划’,或凌巡察使上奏的这套地方政务分离的计划。”

张承道说着,还专门将自己刚刚想的“身份令牌”的事也提了出来:“此外,白石仙道大学下半年再招一次生吧,修士缺口太大了,我属意另行管制一下原先的‘过所’和地方户籍,鼓励百姓走出去,如此才能令民间繁荣起来。”

“宗主!万万不可啊!”

一直装睡的侍中终于开了口,不过赵侍中这次谏言,还真没掺一点儿私心。

只听他难得有些着急地说道:“若是百姓多耽于商道之利,良田何人去种?布匹又何人去织啊!就算从别国收购,那岂是长久之计?更会将国之命脉交予他国,这这这这,这万万不可啊!”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