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都是二婚,婚礼整体比较朴素。
何大清穿了一件半新的中山装,侯婶则是穿著自己最好的一件红袄。
据说,还是她一婚时候穿过的。
张平安听完瞠目结舌,这算什么?二婚也要让死去的前夫有点儿参与感?
6啊!
当然,这个话他就是心里想了想,没敢说。
何家的北屋被院子里的大妈布置一新,贴了窗。
他们家门口和四合院大门口,都贴上了喜联。
何家门上贴的是:喜结良缘成佳偶,共谱新章展宏图,横批,百年好合。
四合院大门贴的是:志同道合革命新伴侣下联:互敬互爱美满好婚姻。
这喜联是阎埠贵写的,他是个教员,一手毛笔字写的特別好。
隨著一阵鞭炮声响起,何大清推著借来的自行车,將穿著红袄,戴著红头的候婶拉进了四合院。
因为没有高堂,就只是拜了天地和夫妻对拜。
四合院的邻居们,还有当初去保城的菜鸟五人组都参加了婚礼。
这年头参加婚礼很少有直接给红包的,都是送东西。
关係好的就送暖壶,床单这样的大件。关係一般的就送痰盂之类的小东西。
张平安数了一下,何大清这次婚礼一共收了十八个痰盂……
他琢磨著,何家祖孙三代应该都不缺这玩意儿用了。
婚宴是傻柱掌勺,因为老爹没有跟人跑,而是结婚,留在了四合院,傻柱很是开心,卯足了劲儿的炒菜。
很快,
四道菜摆上桌,凉拌红白萝卜,粉丝拌鸡丝。爆炒猪肝,白菜燉豆腐。
主食是糊汤麵,二合面馒头和棒子麵大饼子。
每桌的菜品固定,糊汤麵每人最多两碗,馒头一人一个,大饼子不限量。
这几年光景好,要是放在解放前最难的那几年,不是地主家庭可折腾不起这样的酒席。
当然,如果再往后推几年,一般家庭也置办不了,那时候,吃饭都成了问题。
只能说,何大清的二婚赶在了好时候。
张平安从小跟著姐姐,姐夫长大,算是没分家。
但毕竟他现在上了班,又跟傻柱是髮小儿,所以也单独出了一份礼。
也就是说,他们家也为何大清的十八个痰盂贡献了两份力量。
张萍萍送的是红色的痰盂,张平安送的绿色的……
一家九口坐在同一张桌旁,张平安看了看唯一的不是他们家人的佟顏,有些懵逼。
“姐,咱们就隨了两个痰盂儿,这么全家齐上阵吃饭……真的好吗?”
“有什么不好的?又不是没送礼。”张萍萍理所当然的说。
“可是……”张平安有些无奈,刚想说点什么,张萍萍却示意他看另一张桌子。
张平安寻著他的指示看过去,好嘛,老阎家六口,老刘家五口,都在那坐著呢。
这么一算,他们家九口人好像也不多啊,毕竟出了两份礼呢。
看到一旁的佟顏偷笑,他打趣:“小警帽儿隨了多少礼金?不会是一毛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