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仪殿,內朝所在。
殿中烛火摇曳,香菸裊裊,空中瀰漫著淡淡的檀香。
东宫重臣有序站立,殿內寂静无声,仅有衣袍摩擦发出细微声响。眾人神色各异,或事不关己,一脸淡然;或胜券在握,怡然自得;或忧心忡忡,眉头紧锁……
殿门开,內侍唱道:“圣人至!”
李世民步履沉稳,出西序门,瞥了群臣一眼,坐在御座上。
舍人率眾人叩拜行礼,李世民抬手示意:“眾卿平身,都坐下吧!”
眾人坐下之后,场面再次陷入沉寂,谁也没有开口。
李世民神色一敛,心中骂道,我儿都臥床了,尔等竟如此无动於衷,是欺我刀不锋利乎?不过也只是想想,毕竟是圣君,脸色也仅仅露出半点不悦,目光转向王珪。
王珪此时也不准备摸鱼,换上笑脸,没错,是笑脸,心中倒也不慌。
当时李承乾晕倒,甄太医已下诊断“精神悬乏,血瘀不通,惊乍之下,乏力罢了,静养便可”,心中有底的王珪高呼:“恭贺大唐,恭贺陛下,储贰仁孝纯深,如金如锡,如圭如璧,才思敏捷,仁德之相!”
更新不易,记得分享101看书网
李世民想到自己儿子还臥床不起,这老匹夫还笑得出来,气血有些翻滚,待听到王珪口中讚歌,怒气消失大半。心道:这王叔阶嘴里还能吐出象牙来,姑且放你一马。
“王侍中,朕命你代朕送少师,为何不阻止太子,莫不是有私心?”
李世民此时並不知李府具体详情,只知李承乾晕倒在李府中。所幸刚刚太医来报,並无大碍,不然天雷滚滚,鼠辈,彼娘之。
至於李承乾为何会出现在李府,此事让李世民生疑。以自己对李承乾了解,大病未愈,若无自己敕令,定不敢贸然行事。此番行事必然是东宫僚属怂恿,以全臣子美名。
拿老子儿子刷声望,还不管死活,李世民焉能不怒?
王珪早有准备,从袖口中拿出呈状,行礼道:“陛下明鑑,此乃呈状。”
內侍接过,放在御案上。
李世民细细翻阅,眉头紧锁,略微深思;仅一会,眉眼舒展,甚是欣慰;再过一会,欣喜还有一丝嫉妒,最后长舒一口气,合上呈状。
“於庶子,李庶子,此呈状可有错漏?”李世民了解事情经过,心中疑虑去了大半。
于志寧和李百药连忙起身出列,躬身道:“回陛下,並无错漏。”
李世民静看两人,见其神色如常,但其淡定的模样很难不让人生气,问道:“你二人问心无愧?”
于志寧见李世民有发飆跡象,跪拜道:“陛下,此事臣等已多番劝諫。”
“李府来信,臣等从詹事府赶回,太子殿下已准备车驾,臣等輦前劝諫。由臣持太子教令代太子前往即可,怎料太子一意孤行,臣等实在没辙,继续劝諫恐损太子威德,只能陪同太子前往。”
于志寧眼神一扫,该你了!李百药会意,接著道:“臣等本意,太子殿下过李府,慰问即可。哪料太子殿下再次率性而为,臣等苦苦劝諫,太子殿下令其侍卫拿下我等,那侍卫孔武有力,对太子忠心耿耿,臣等文弱身躯,实在力有不逮呀,望陛下明鑑!”
李世民见两人回稟並没有错漏,恐怕事情真相便是如此,但心中疑虑仍未消。
莫非在承乾心中,李纲竟如此重要,承乾拖著病体也要送其一程,怎不见承乾拖著病体来向朕请安,那田舍翁何德何能?罢了,人已逝,隨风去吧。
“如此说来,此事全赖太子咎由自取,尔等並无过错?”李世民想想就来气,通篇解释下来,就老子儿子任性,你们一个个好人。
“臣等有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