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1章 名不虚传  大唐:速请太子监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七夕宫廷夜宴之事仅仅数日便传遍长安。

“帝后情深”,“太子斗酒诗百篇”等流言层出不穷。

甚至有心人还编上两句打油诗:谁言天家无真情,夜阑私语两心亲。

民间为李世民大唱讚歌,至情至圣,教子有方,文治武功一应俱全,甚至都忘记其乃玄武门继承制创始人。

这些纷纷流言给予李承乾唯一好处,便是东宫属官已將其视为成年太子,不敢再孩视,隱隱均有归心之意。

李承乾这几日终得喜讯,李百药当真了得,不知其用何种路数,將两千贯弄了回来。不过有千贯作为兜底之用,届时向陛下请功之时,若是陛下有疑,可填帐,至於剩下一千贯,隨取隨用。

对此,李承乾乐呵一笑,入库之金,可有还回之理。

其二,李世民竟存有丝丝良心,下旨至东宫。

李承乾可少走於两馆,其他內容不过是重申罢了,如观政,勤走於尚书省,多请教朝中重臣,隔三差五进宫敘敘话,最后竟大方赏了绢百匹,绸十匹。

李承乾用神奇手指一掐一算,六十余贯,那晚熬夜真值当!

……

“殿下,薛礼已带到左卫率府!”

“走!”

薛仁贵甚慌,坐立不安,置身於左卫率府,恍若隔梦。

十余日前,自称东宫之人寻来,说是太子相召,让收拾细软上京。

薛仁贵自然不信,自己一无官职,二虽有出身但家道中落,和贫农何异。唯一足以称道地方,便是一身蛮力。

东宫之才何其多,太子怎知某?定是欺诈尔!

但来人腰牌似乎无从作假,且对方並没有羈押上京之意,静候其回復,当真怪异。

无奈之下,薛仁贵只能找新妇柳氏商量,两人最终决定搏一搏,万一有一个富贵前程呢?

薛仁贵本欲留柳氏於家中,新婚燕尔又作分离,但来人许薛仁贵携新妇进京,说是太子旨意。薛仁贵当即感恩涕零。

至於为何可以携新妇进京,李承乾只想说,那是电视剧惹的祸,还有一位王宝釧在家挖野菜呢。

“太子至!”

薛仁贵不敢直视,瞬时跪拜道:“仆见过太子殿下。”

“起!抬起头来。”

李承乾静看薛仁贵,正值十八勇武年华,此时面容倒也有几分果敢之相。

对於这位在后世记载中颇为传奇之人,李承乾亦不知更改其歷史发展轨跡,会不会不再有名垂青史薛仁贵,但能在歷史留名之人,必有其过人之处,挪一地,兴许也能发光。

姑且作为试验,若成,重用;若不成,回乡下去。

“薛礼,字仁贵,河东道絳州龙门县修村人,魏河东王薛安都六世孙,河东薛氏南祖房薛轨之子,薛轨曾於前朝担任襄城郡赞治,不幸离世。你自幼习武,於乡里颇具名望。娶妻河东柳氏。”

“孤可有说错?”

薛仁贵冷汗直流,心里想不明白,太子如何这般详尽得知一乡野之人,当真匪夷所思。

“无错,无错,殿下圣明!”

“起来,隨孤来!”

薛仁贵慌忙起身,紧跟在李承乾身后两三米之处,不敢越界。

“孤听闻你武艺高强,冠绝乡里,今孤便赐你一次机会,若是表现甚佳,自有锦绣前程,若不佳,且回乡里,耕读苦练。”

“谢殿下!”

李承乾行至校场,几十名军士已然入列。

“见过太子殿下!”

“甲冑在身,免礼。”

李承乾望向薛仁贵,道:“去挑一副甲冑,再一一对垒。需尽力而为,若有偷奸耍滑,提头来见!”

“诺!”

……

李承乾对大力士概念还停留在大胖子搬大石头,今日可谓大开眼界。

校场上。

一名军士在空中飞舞,仅一回合,薛仁贵单手將其掷飞。

少顷,再飞一人。

李承乾示意,两人齐上。

也没撑过三回合,便倒地哀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