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6章 出任掌院  大唐:速请太子监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雅间一阵静默。

刘仁轨不敢轻易作答,此乃决定命运之举,不由慎之又慎。

“不必著急,可多思虑一番。”

李承乾倒也不急,望向这位史上留名文武全才,一早为其准备两条路,若是今日答辩妥当,便將致知院交付於他,若是一般,则去基层歷练再做打算。

许久,刘仁轨方抬头,似亦有思绪。

“殿下,臣以为商农工贾,各有所专。凡在食禄之家,不得与人爭利。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於国而言,商人逐利,流通万物,贩卖得当,万民有所求,亦有所得,此乃国家强盛关键,故此,臣以为商同工农士並无不同,其各承其责罢了。”

刘仁轨虽祖上高贵,但至这一代,同贫民何异,为谋生,对於商业並不排斥,且国家若无商事,便是一潭死水,何以强盛。

先前见李承乾有行商事之举,便大胆直言,望得讚许。

李承乾頷首,刘仁轨回復並不算太高明,老生常谈,但其態度尚可,若是一脸鄙夷之態,李承乾只能速打发其回乡下。

“陛下曾言,工商杂色之流,假令术逾儕类,只可厚给財物,必不可超授官秩,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座而食。”

本书首发????????????.??????,提供给你无错章节,无乱序章节的阅读体验

刘仁轨闻言,心中大惊,陛下明言抑制商事,適才之言岂不是同陛下相背而驰,但见李承乾並无慍色,莫非太子並不认可陛下之举。

心思急转,倒也不好临阵倒戈,不然落入主君眼里,首鼠两端,再无上进前程。

“臣以为,陛下之言,乃真知灼见,因地制宜,大唐开国不过十余载,人丁稀少,田地多是荒芜,无人耕种,若是不抑制商事,世人皆逐利,田亩荒废,则国家税源难继,恐天下不稳。”

“再者,商事流动,极易串通勾结,大唐四海虽平,但仍有强敌环伺,於商事,需谨慎为之。陛下不欲超授官秩,欲怕官商勾结,权钱俱得,此乃祸事矣。”

李承乾之前对李世民几道敕令颇为不解,后细想便明了,对於封建王朝统治者而言,稳定才是第一要务,子民都有一口饭,便可称之为盛世。

商业繁荣,流通过大,存在太多不稳定因素,这不是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王朝统治者想看到的。

李承乾欲发展商事,但也不好过於急切,均田制崩坏是早晚之事,土地兼併於封建王朝是无法避免,往后大唐人丁剧增,人多地少,且地均集中在勛贵士族手中,必然面临子民无地耕种局面,长久国家必乱。

李承乾欲行两策,一是將矛盾转移,发动战爭,夺取更多土地,二是促进商事,无田之民尚有活命之机,以延续大唐国祚。

金钱是可以向贫民敞开的,但权利不行,这是封建王朝共识。

李承乾对刘仁轨作答微感诧异,想不到刘仁轨还有这般见识,难怪史书上记载其將百济治理妥当,恐非空穴来风或偶然为之,实属真材实料。

“此乃真知灼见,颇有见地。刘卿以为该如何对待商事?”

刘仁轨注意李承乾称呼变化,心中大定,想必適才作答,已得太子认可,顿时信心倍增。

“臣以为当与农事並举,此乃相辅相成,穀贱伤农,米贵伤民。若是辅之以商事,不至於看天吃饭。此外,臣以为商事倍利,但其商税釐清不定,入国库甚少,臣以为可於此处下些功夫。”

李承乾意味深长看其一眼,此想法竟同孤不谋而合,但此事尚早,还需从长计议,若是此时提及商税,朝中那群之乎者也便可以扯出千万种理由搪塞过去,以李世民对商事態度,最终肯定不了了之,何必自討没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