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荡的船队,给这些穷苦出身的百姓直接当场看楞。
他们何时见过这种场面?
看到秦淮丰神俊朗如上仙一般,再看这事关他们生计的满载船队,所有人都是一脸兴奋,很多人都已是欢呼雀跃起来,眼神中迸出希冀的神采。
待船靠岸,秦淮躬身跳下,在邱大伟几人的簇拥下,从容越过两百人自动散开的通道,走进炼铁场。
秦淮没有选择当眾讲话,毕竟炼铁场还没有启动,现在还不是时候。
他拋下县衙事务,就是为了儘快点火。
距离交货只剩一个多月了,他对於这个时期的炼铁技术了解甚少,不知道到底能够日產多少斤。
秦淮心里没底,所以需要儘快让大关运转起来,好为接下来的会面做好准备。
此时的大关,相比前几天来,更加规范了。
按照他之前的吩咐,邱大伟已经將耐火砖、皮鼓风都採购完毕,就等安装。
从这里到矿场的小路初步完成,两轮牛车的通行也已经打通,已经在陆续採矿和拉土。
水碓房的选址,离这里不到半里地,已经积攒了数千斤的铁矿石。
毡房、厨房都已经重新选址,离高炉更远,生活区、工作区涇渭分明。
秦淮听取邱大伟的匯报,很是满意。
“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位是梓人杨潜,是我请过来的技术大家,从今日起,所有的房屋营建、工具器械製造,全由他负责。”
邱大伟见状,连忙表態道:
“杨匠,我们一直盼著您来呢,我们能不能住上好房子、用上好家俱都指著您呢。”
杨潜拱手辑了个礼,回道:
“还请邱郎君以及诸位多多支持。”
“你们都是我的重要助力,以你们的能力品性,定会声气相投、一时瑜亮。”
秦淮点了一句,肃容问道:
“大伟,现在有哪些问题急需解决?”
“高炉修葺点火、碎矿还有砖窑选址。”
邱大伟本来想说钱帛来著,但是看到刚刚被拉进来的满满两大箱的铜钱,及时止住了口。
“先定址,把八娃的父亲李玖唤来。”
精瘦汉子李玖,进屋后看到几人气度不凡,甚是紧张。
“李玖,你常年烧砖,对於新砖窑位置,可有什么主意?”
李玖见是询问此事,局促不安稍解,拖著浓重的乡音说道:
“得靠河,取水便宜;得有路,拉土便宜。”
秦淮点点头,补充道:
“这里常年东南风向,为避烟气,需往太平河下游选址,不超半里地为宜。”
眾人纷纷称是。
“三正,你负责此事,儘快起窑。记住,遇事多问李玖。”
三正携李玖领命而去。
“走吧,我们一起去看看水碓房。”
此时的水碓房,已经平整出来数十米见方的平地,十多根粗壮的木柱子耸立,上面几位牙人正在铺顶,下面已经铺了两大堆大大小小的红褐色矿石。
“杨匠,这个地方可以吗?”
杨潜以脚步丈量河边到房顶的距离,回道:
“房子位置正確,就是距离稍远了一些,我怕连机水碓力度会有减弱。”
“不过问题不大,只需要將此处再平整一下,把房顶往外延伸两丈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