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过早饭,盛年稍微坐了两分钟,然后回房睡回笼觉以补足精神。
他不参加寄宿生的早自习,夏天只需要赶在7点35预备铃前到校参加晨读即可,早上时间比较宽鬆。
不过,他养成的作息是早上6点起床,然后吃早餐睡回笼觉。
7点20,盛年才不慌不忙的走去学校,一路走到校门口才碰到熟人。
“年哥!”杨鑫泽一边吃著包子一边兴冲冲跑过来,“怎么样,家里给你的是什么意见。”
盛年实话实说:“家里建议我选京城。”
听到这话,杨鑫泽咂吧了下嘴:“那你真得先定个700的目標,然后才能保底考个六百四五。”
“昨晚我跟家里查了半天今年的高考信息,发现好学校都他娘的门槛贼高,特別点名批评京城的大学!”
盛年听得深以为然:“確实,只能说真不愧是帝都。”
这方面的信息他也有过了解。
京城比较出眾的211大学底线录取的省排名大概在9000位,今年分数是615以上,保守点考630才稳。
至於靠前的清北人航理这几个985,最低底线是省內1500名以內,660以上。
而上过高中的都知道,从300到600比从600到650要简单。
不等盛年发问,杨鑫泽已经一五一十讲起了他家的整体规划:“我爸也是建议我去京城。”
“我现在基础也还行嘛,努努力也许真能爭取考六百四五报北邮北交大,不行就中农。”
说著还感嘆了一句:“中农不爭气啊,好好的985分数线居然不高。”
“总之,保底爭取上京城相对好一点的211,之后爭取保研,或者考研去更好的学校。”
“我爸的意思是如果能混得来,爭取去走体制路线,毕竟现在大环境难。”
“我没什么大志向,一杯茶一个word坐一天也挺好。”
盛年竖起大拇哥:“完全没毛病。”
杨鑫泽他爹是小老板,坊间传闻有上千万家底,谈不上大富大贵,但在丰塘可以很瀟洒。
所以杨鑫泽走体制路线是很舒服的,家中独子,不愁吃喝,只要不作死,指不定还能上点级別。
…………
两人进到教室,距离晨读还有两三分钟,正是一片吵吵闹闹的光景。
都不用仔细听,全是关於高考目標的谈论。
看到安安静静坐在座位上的宋嘉言,盛年笑著招呼:“宋老师来挺早啊。”
过了一晚,宋嘉言早跟自己达成和解,恢復了以往那相对柔和的语气:“一直这么早。”
接著问:“有没有定好真实目標?”
说完,她那双清澈透亮的大眼睛里酝出了一丝丝期待。
被她这么一看,盛年眼睛一转,先选择了反问:“你呢,目標定在哪里。”
“上海或深圳。”宋嘉言顺著话头回答,“主要是深圳的港中深。”
盛年这两天愈发懂得善用搜索,手机一搜很快有了结果,然后瞪大眼睛:“你……”
“要14万一年的学费哦。”
宋嘉言只是眨巴了下眼睛,不难看出,她內心毫无波澜。
令盛年的好奇心全部拉满:“怎么藏这么深的,稍微给我透露点信息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