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爷啊,莫不是歹人?
虽然外间风冷,可元娘紧张得心口直跳,一股热气冒往四肢百骸,手心沁汗。
她是不是得叫人?
但这样一来会惊扰贼人,二*来说不准会遭贼记恨。
之前没听说三及第巷被偷过啊,徐承儿也说这里地处繁华,军巡铺的铺兵夜间都要在巷里巡逻,很是尽责。当然,巷子里住的人家也会“识趣”的在三节送礼,平日给点辛苦钱,不仅是军巡铺,还有潜火队也是一样的,都得孝敬。
别以为他们当不得正经官吏,就瞧不上眼。
正是小鬼才难缠。
今日不识趣不给孝敬,明日保不齐遭灾着火,人家动作稍慢些,再大的家业也付之一炬。何况给的钱也不多,真就是点辛苦费罢了,人家也不狮子大开口,小门小户收的少,开铺子做生意的怕惹事,则会多收一点。
可也多不到哪去,绝不叫人伤筋动骨。
都是人精子,闹得太难看往后还如何继续要钱?
元娘知道得这么清楚,是因为她们家搬来没两日,邻居都没认清呢,军巡铺的人就来了,王婆婆给了辛苦钱才肯走,走的时候笑容满面,说话什么的都很客气,倒是不像说书人口中的恶霸那样无赖凶恶。
她当时觉得很稀奇,还与徐承儿说起过。
哪知徐承儿破天荒露出讥讽神情,说只要能拿到钱,人人都能做斯文好人,都是表象而已,实则都是豺狼。
元娘这才知道,原来,三及第巷就徐家一家医铺,生意好得很,所以每月被收的辛苦钱最多。尽管和徐家挣的钱比起来不算什么,还是叫徐承儿恶心得不行,当然也有受她阿翁影响的缘故。
徐承儿她阿翁私底下没少骂铺兵,乃至是其背后的厢军,说上下都渐显糜烂之态,军纪不严,燕云十六州还没夺回来呢,就知道欺压百姓。哪怕钱不多,也如苍蝇孑孓一般,叫人厌烦!
元娘稍作回想,便收回思绪。
其实,因为三及第巷富裕,给的辛苦费丰厚,铺兵们较新曹门等偏远之处的人还算勤勉,治安也好,照理应该不至于。
想到这一茬,元娘更是静静不动,连蹲下的身子也愈发压低,想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
这一看还真看出了门道。
在巷子里猫着腰,各个角落探头的那个黑影,托汴京灯火通明的福,依稀能看到面容,眼熟得很。因为她与他发生过争执,他的长相清晰记在脑海,这时候就浮现了。
阮小二!
虽然不肯定他叫这个名,但人是能对上的。
元娘的警惕心稍消,她观察了这么久,也能看出他的动作不像是偷窃之类,倒像是沿着巷道找什么东西,所以才各个角落杂草处都钻。
稀奇了,大晚上的是找什么呢?
*
第二日,元娘就得到了答案。
找猫!
听着徐承儿的话,元娘察觉到一丝心虚,她已经有不好的预感了。
果然,只听徐承儿继续道:“你还记得我们聘了两只猫儿吗,还剩下一只黑白色的小狸猫,就是被阮家小二给聘走了,说是爱猫如命,成日陪着,也不爱出去瞎玩讨嫌了,于娘子都省了不少力,能安安静静做绣活,不必出去寻他。
“为此,于娘子心底高兴,常常去市井买猫饭回来,亦或是挑新鲜的鱼自己做。我娘说连着数日都能在早市碰见于娘子买鱼,瞧神色还颇为高兴。”
元娘把头一低,呜呼一声趴在桌面,更心虚了。
她算是知道昨夜自家小花吃的鱼怎么来的了,是人家于娘子赶早出去买的!
而且,阮小二最后肯定没找到猫儿。
因为……
那只黑白色小猫最后在她家廊下睡了一夜,早上起来她还看见猫了呢。阿奶还问是怎么回事,元娘复述了一遍夜里的情形,阿奶肉眼可见动容了,说畜生尚有情谊,不要拦,往后再遇到也可以多喂点饭。
结果谁知道……
“你怎么了?”徐承儿注意到元娘的神色不对劲,面露疑惑。
元娘欲哭无泪,苦着脸摇头。
“我没事,只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