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1章  汴京市井日常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陈元娘最爱听阿娘说爹年轻时的风貌,作为女儿,对双亲总是天然有濡慕之情。

奈何她爹故去得太早,偶尔见到旁人父女情深,说自家爹爹如何好的时候,她却一点插不上话,内心便忍不住升起好奇心。

她甚至试过照着阿娘的形容,把爹画出来,但是……

很写意。

毕竟什么身披霞光而来,人群中耀目,又要内敛温和,还要有文士的书卷气。

她只能让画中人背后迎着太阳,手里拿着卷书,身上金光灿灿,如亮到发刺的宝物。

因此……显得极为奇怪。

她为此一直耿耿于怀,今日忽一见那位关扑路人,倒是发觉阿娘所说的形容,似乎真的能存在。

元娘扯了扯身旁阿奶的袖口,交头接耳,低声询问,“阿奶,你觉得那个,站在棚子里的那个年轻的穿茶褐色文人道衣的年轻男子,同我爹像不像。”

她之所以低声,是怕旁人听了会笑。她这样大的小娘子,亲爹定然也上了年纪,怎么会同一个年轻文人相像呢?大抵是想不到她爹终年时的确正当大好风华。

王婆婆是知道自家孙女对父亲的好奇的,没少问过鼻子眼睛,意图拼凑。

但是她表面应承,心底却不以为意,她那儿子的容貌气度,轻易是寻不出与其相左的人。

然而当王婆婆抬眼去寻,便是一怔,昏黄混浊的老眼骤然深邃,她摇摇头,“像,也不像,五官并不相仿,但容貌风华都是一样的难得出众。虽都有文士的清正雅气,但与你父亲的风采有所不同,他恣意从容些,你父亲则多些温良。

“若非说相像,单看容貌,倒更像一位故人,眉眼足有两三相似。”

王婆婆后一句话,更接近喃喃,眼中流露出些怀念旧事的情绪。

元娘没听清,她只听见前头的,失望叹惋。

她盯着那位关扑路人,表情沮丧,还以为自己能知道亲爹究竟长啥样呢。

许是她目光中的怨念太过强烈,对方似有所感,本来正在安静听人说话的他,目光忽然瞥来,正正对上元娘,二人眼神相接,没有一丝阻隔。

这样的对视过于直白强烈,元娘一时不知如何反应,下意识侧头避开目光,眼神闪躲。

但旋即,她脾性里那股不服输的性子又起来了,昂起头颅,又瞪大眼睛盯回去。横竖立春这样的好日子,即便出身较好的人家,也没有说与人多对视一刻便怪罪的。

在汴京呆久了,元娘已经不似从前在村里的胆怯无知。

因为官家仁厚,也因着汴京处处是贵人,那些高门并不似臆想中,动不动就因为一小点错处就打杀人,至少当众绝不会。

否则,真要是有天大的冤屈,叫百姓去敲了登闻鼓,可不是玩笑的,官家就在跟前,不比外头天高皇帝远,能轻易欺男霸女。

汴京的百姓,可比乡野之地的百姓好过得多,否则王婆婆当初也不会费劲千里迢迢搬来。

也叫元娘多了底气与自由。

她能较真地鼓足劲,压制住想眨眼的酸涩,去同对方对视,气势有没有压过不知道,但光凭耐力和眼睛大,元娘是完胜的。直到看着对方眨过眼,元娘还刻意坚持了一息,才猛猛闭眼,眼睛酸得她快掉泪了。

哈,她才不会输!

元娘不着痕迹地昂起下巴,活脱脱像只傲娇的小猫。

不像她家呆头呆脑的橘猫小花,倒像是徐承儿家养的美丽三花,终日骄傲气昂,视周围众舔猫为草芥。

她这赢了以后骄傲开心的心态,再怎么掩饰,神色中也难免透露出几分,眼角眉梢尽是得意。

对方瞥见了,因交际寒暄时不免枯燥虚伪,他原本的神色淡淡。

望着她,他似乎在笑。

笑了以后,愈发显得他美如冠玉,神采英拔。

但元娘却未曾看到,她自觉胜过对方以后,就挪开了目光。他人虽美,但又不似她爹,没有参照的必要,自然也不必时时盯着,否则多失礼啊。

她的礼数可是阿奶教出来的,熟稔于心!

对方察觉元娘早把他抛之脑后了,倒是微怔,旋即失笑。

他亦是挪回目光,继续与人周旋叙旧,依旧是沉静有礼,温厚和煦,难以寻出差错的妥帖模样,方才的一笑,似乎只是错觉。

*

元娘身旁不知何时凑来了俞莲香,她是刻意过来的,一则是元娘这视野更好些,二则是她觉得元娘总能叫周围的长辈喜欢,她也不自觉喜欢亲近被人喜欢的人。

俞莲香享受目光,自然就喜欢被人瞩目的人,元娘毫无疑问就是。

偏偏她又有些矜持,不愿意主动握住元娘的手,只凑近以后,咳嗽两声,提醒元娘自己在旁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