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至头顶点!”
大冷的天,李治的袖子都被水浸湿了也不敢讲。
听李泰的话,老实的將夜明珠举到头顶。
李泰就是故意折腾李治的。
谁让这小东西閒得没事给他找事。
李泰本不想在这个节骨眼上,得罪任何朝中重臣。
更何况是孔颖达这种有影响力的大儒。
“大家看好了,这碗水至上而下倒的时候,水流並没有直接从半空中流向四周,而是顺著这颗夜明珠的边缘,缓缓匯聚到一处。
这就如河流,我们大唐地势西高而东低,这个位置就相当大唐,就像这边的流水,都是向东流,这个地方就相当於吐谷浑,他们有部分的水流是向南流,但是最终都会匯集到一处,这也是所谓的海纳百川,如果按孔祭酒所言地是方的,如何能做到这点?”
大冷的天,孔颖达憋的一脑门的汗。
他学了数十年的儒家经言,不足以支撑他来解释李泰提出的疑问。
甚至通过李泰的实验,孔颖达的心都开始动摇了。
年轻的承务郎,拿著笔不停的点头將李泰之言尽数记下。
心中不住感嘆,魏王聪慧博学,所说的地心引力,更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魏王果然名不虚传。
“如果孔祭酒还不信,可以叫人捉来蚂蚁,看看会不会在夜明珠上如履平地。”
孔颖达小时候也是捉过蚂蚁放在笔桿子上玩的。
“朕想到以前,打仗的时候烽火台也是逐渐向下渐没,且烽燧传讯也是近处快,远处慢,若地是四方平面就应该同时见到,按魏王之言,地是圆的就能说通了,孔祭酒觉得呢?”
通过李泰的证明,李世民结合自己的实际观察,基本已经相信,如李泰所说,地球是圆的。
孔颖达实在想不出还能从哪个方向找出论点。
只得咬著牙道:“那...那也不能就证明地不是方的!”
孔颖达又转变方向了。
李泰通过实验,进行了自证,只能证明地是圆的。
但是不能因此就非说地不是方的。
这老登比李泰想的脸皮更厚,更难缠。
不光李世民,就连李治和几个年纪稍微大一点的皇子,都听出了孔颖达语气的心虚。
和耍无懒的態度。
较为年轻的承务郎想站出来替李泰证明。
刚走出一步,就被身旁的太史令拉住了。
见太史令对著自己摇了摇头,承务郎嘆了口气。
又退了回去。
太史令是好心。
不管是孔颖达还是他身后的太子。
都不是承务郎一个小小的从八品下的芝麻小官能得罪的起的。
能证明地圆的实验,李泰现在还能举出很多的例子。
例如海上行驶的船,或者按时间看地上的影子等。
可若要去证明地球不是方的。
李泰还真没想过这个。
见李泰不语陷入沉思。
孔颖达紧绷的背脊终於是舒缓了下来。
当了一辈子鹰,今日差点让魏王这个小家雀给啄了眼。
虽说他今天的行径有点过於无耻。
可他孔颖达不光是为了自己的顏面,更是为了儒家,为了太子。
更不提还是在皇帝与他眾多的学生面前。
见眾人盯著李泰,孔颖偷偷擦了下额角的汗水。
还好就差一点,若他真输了,儒家学士还能否继续將他视为领军?
国子监的学生们,还能否对他信服?
突然,李泰一拍手掌。
“走我们去大殿內!”
李泰兴冲冲的提起衣角率先跑了下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