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闻言抬眸,紧盯著李泰的眼睛。
试探道:“青雀儿已经有提炼细盐的办法了?”
“那倒没有,不过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嘛!只要阿耶同意,青雀回庄子后就立即召集懂製盐的匠人进行商討。
青雀想,从吐谷浑到整个大唐境內来回运输,消耗成本过大。
待研製出新的细盐后,不如就將盐厂设立在吐谷浑,抓的吐谷浑俘虏也不必带回来,还浪费粮食,让他们就地就参与开採。
到时朝廷再为民间商人开具盐引,不同地区按量开具,这样省去的成本就能折低价卖给盐商。
盐商只需凭藉朝廷给开的盐引就能在吐谷浑领取相应量的食盐,按照销售地区的远近,运输成本定製一个百姓能买的起,朝廷和盐商都有的赚的售价。
这样就可以让盐商们摊运输成本和人工。
朝廷也不必派出大量的人手车马,也省去朝廷开铺子的钱。
这样盐商就算利润照以往大大降低,总还是个赚钱的营生。
世家贵族若看不上这些利益,自然有民间商贾愿意售卖,到时每年再搞个名额拍卖,不又是一笔进帐?
国库也充实了,百姓也能吃上盐,还不知道得怎么感谢阿耶,世家贵族也不能再把控断食盐价格,阿耶也不用担心被人詬病,与民爭利,一举数得!”
说完李泰自己先满意的点点头。
毫不自恋的说,他真是个聪慧又心怀天下的美男子吶!
李世民也不说对李泰的法子,支持还是不支持。
反而转头看向坐在一旁的长孙皇后。
“青雀儿的脑子確实是好使,就这么眼睛一闭一睁,损招是一个接一个的往外冒,朕也不这样,你也不这样。
哎!观音婢你说青雀儿这孩子,他到底像谁呢?”
“要妾身说,青雀儿这冒坏水的样,倒有几分像他舅父,他舅父小时候......”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就这么当著李泰的面。
旁若无人的蛐蛐起了李泰。
不是这俩都什么人吶,用完了他就过河拆桥是吧。
他李泰在损,还能有这俩人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损?
李泰站起身,拍了拍衣摆表示不满。
唤来阎婉,李泰撇著嘴话也不好好说,从嗓子眼里往外哼。
“青雀带王妃先告退了,趁著天没黑,还要去孔祭酒府邸一趟。”
李泰刚走出殿门,李世民和长孙皇后就笑出声了。
李泰气的在心中谴责帝后二人。
“本来想做点好事,有便宜都没占,有便宜不占那不就是吃亏了,这么大公无私,还说我损。
行,笑吧笑吧,这会倒有心情笑话上我了,刚才怎么就没让李承乾那小王八蛋嘎巴一下,给你俩一起气死!”
等马车走出了皇宫。
李泰吩咐车夫,將马车赶到孔颖达府邸。
李泰下了马车,叫护卫先护送阎婉去城外的庄子。
之后再回孔府门口等他。
孔府大门紧闭,橘井上前叫门。
一个门人探出半个头,面露不耐。
“我们家阿郎(家主)病了,这几日不会客,你们是什么人,连拜帖也没有,这么不懂规矩?”
“魏王李泰。”
“殿下稍等,小人即刻回府稟报。”
那门子知道孔颖达就是被魏王给气病的。
还以为是魏王带人打上了门。
急的连滚打爬的回府稟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