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喏!”
李泰转身面向文武百僚。
他先是微微頷首,隨后挺起胸膛。
不卑不亢道:“在弄暖阁与火炕之际,本王就已经想到了,木柴炭火的价格,定会因此而暴涨。
且木材並非是首选的供暖燃料,所以本王想用一种新的燃料,来代替木材供暖。
对於木材为何不能作为首选的供暖材料,本王要先向列位臣公,讲述一下关於过度伐木的危害。
诸位应该都知道,大树的根部是深深扎入地下的,树根有固定沙土的能力。
如果没有了这些树木,到了雨季,尤其是下特大暴雨时,山上的泥土就会被冲入村庄、河流。
自贞观元年至今就已发生过三次特大洪灾。
贞观三年贝、譙、鄆、泗、沂、徐、濠、苏、陇共九州,灾区村庄良田尽数被毁,受灾百姓不下十万。
再到贞观七年山东、河南四十州。
去年的山东、江淮等地,山上突降山洪,百姓还在睡梦中就被洪水卷跑,尸骨无存!
这並非谁的个人过错,导致神罚,皆因过度砍伐树木,导致水土流失,河道上游树木被砍光,使河床淤泥堆了半人多高。
所以大唐现在,不仅要严格限制砍伐,还应在山林、河道旁种植树木。
多种植成熟期较短的,杨树、柳树、桉树......”
负责记录早朝上君臣奏对的諫议大夫褚遂良,笔下的字都记的要飞起来了。
即便如此也跟不上李泰的语速。
急的他满头大汗,不得不开口打断,“魏王殿下...请慢说...”
褚遂良右手记录不敢停,左手抽空用袖子擦了下眉间的汗水。
李泰看向了一边正在奋笔疾书的褚遂良。
阻止李世民立李泰为储君的百官当中,这褚遂良当属於出力最多的那几人之一。
李泰內心有一种阴险的暗爽,哼累不死你。
他本来都打算直接说出蜂窝煤了。
见此李泰又坏心眼的道:“当山林里的树木砍伐过重,动物也会隨之减少,那豺狼虎豹这种猛兽吃不饱肚子,为了生存难免会下山进村觅食百姓。
更不提征战需要製作大量的弓箭军械,还有漕船,这种无法减免的木材消耗。
所以泰想,能生火又不是只有树木,何不用石炭来代替木柴,用於我大唐的日常取暖?”
李泰此话一出。
李世民脸上的笑意敛去了,又坐直了身子。
本来听得连连点头的朝臣们,皆皱起了眉头。
奋笔疾书的褚遂良也顿住了笔,任由一滴笔尖墨浸染在了书面上。
东宫眾人一改之前的颓败之色,顿时士气大振。
李承乾求助似的看向了于志寧等人。
在得到所有人的肯定与鼓励后。
李承乾不再犹豫。
他昂起头,往前大踏了一步。
李泰不知道他说完这句话,不过几息的功夫竟然能发生这么多事。
“魏王!你有这个想法是好的,可你毕竟没有学过治国之道,不懂得民生!
一切都是纸上谈兵之空谈,却不知那石炭燃烧之后会產生巨毒,幸好你只是个藩王,否则......”
李承乾故意话说一半,留给李世民与眾朝臣遐想。
朝臣们微微点头,都认可了李承乾的话。
毕竟石炭有毒也不是个什么秘密,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
李承乾一脸桀驁的看著李泰,心道也就不过如此,跳了这么久,不还是被孤一句话就给拍了下来。
龙榻上的李世民,微不可察的轻嘆了口气。
李承乾自小就学习治国之道,对帝王之术,对民生百態甚为了解。
李泰即便再聪慧,这方面也赶不上自小学习的李承乾。
李世民想,若是李泰能和李承乾一样自小学习储君课业。
怕是两个李承乾也不如李泰。
只是现在的李泰终究还是不够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