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服从性测试
长孙皇后下葬后,李世民下旨停朝五日。
可距今已经过了十几天,百官也没看见皇帝身影。
除了重要的政务,李世民偶尔在偏殿处理一下,其余的一概都不过问。
官员们没有办法,只能去武德殿找魏王李泰。
所有人都对李承乾即將被废之事心知肚明。
並不只是因为他们发现了李承乾断腿。
而是在长孙皇后的葬礼上,皇帝与魏王一直当李承乾这个长子不存在。
不管是带著皇室成员守灵,参与朝夕哭奠,还是代皇帝接受百官吊。
这些本该是太子李承乾这个嫡长子的活计,都被魏王李泰这个嫡次子代替。
而太子只是跪在长孙皇后的灵枢前不停的哭,晋王与城阳公主两个小童,每次看向太子时,眼中的怨恨任谁都看的出来。
这不免就让百官,將长孙皇后的死因和太子李承乾联繫到了一起。
这日鸿臚寺卿唐俭,到武德殿求见李泰。
只见唐俭身著紫色圆领袍服,佩金玉带,头戴乌纱噗头,因出身北齐名臣后裔,骨相凌厉眉骨高耸,下頜留看短须,身材跟武將一样健硕。
唐俭叉手躬身道:“稟魏王殿下,在国子监进学的,高句丽、新罗、高昌、倭国、百济等国的贵族子弟,请求鸿臚寺想去祭拜文德皇后,不知魏王殿下是否亲自接见?”
李泰闻言微微挑眉,若是番邦国君或正式的遣唐使到大唐,当由皇帝亲自接见,或太子代为接待。
而这些只不过是一些留学生,由鸿臚寺下属官员接待就足够了,甚至都不用著唐俭这个鸿臚寺卿亲自接待。
见李泰似在考虑,唐俭又道:“这些蕃国学子都与魏王殿下年龄相当,都对魏王殿下十分崇拜。”
唐俭的意思已经说的很明白了。
现在全大唐都知道,魏王李泰即將是下一任的储君,这些人就是打著祭拜文德皇后的旗號,要拉拢李泰。
李泰猜想,唐俭定是被这些人用重金收买了。
这还是第一次有人主动要给李泰送钱,尤其还是这几个国家。
高句丽民族是由扶余、貊组成,与朝鲜半岛南部的三韩后裔新罗、百济属於不同族群。
因高句丽在隋唐史书中常简称为高丽,因而与王氏高丽混淆,棒子国就將高句丽纳入本国史,实际与他们没有一点关係。
王氏高丽才是现代朝鲜民族的源头,王氏高丽由新罗人建立,统一半岛后形成现代朝鲜民族主体。
隋唐时期的高句丽,是指我国现在的辽寧、吉林等东北部分地区,以及朝鲜半岛北部而这几个国家,现在就新罗最穷实力最弱,被高句丽百济夹在中间,只得依附大唐才能苟活。
倭国属於中立国,与大唐较远,一直在学习大唐的文化,但是背后与百济结盟,介入半岛事务。
新罗靠主动向大唐进贡,接受册封寻求大唐的庇护,李世民还称其为东藩忠义之邦。
待大唐灭了高句丽、百济、高昌等国,新罗一方独大。
新罗统一半岛后,遂开始反唐。
总之就这几个国家的人,要主动上门给李泰送钱,李泰怎么忍心拒绝他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