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广毅现在停留的沪海火车站是1908年建成的,在解放前叫沪海北站,俗称老北站。是沪寧、沪杭甬以及淞沪铁路的交匯处。
孙中山先生当年就是从这个老北站月台登上了火车,去楠京就任临时大总统的。
有北火车站当然就一定有南火车站,在瞿溪路一带,不过已经被倪轰军的战火摧毁,只留下一条南车站路。
浙江北路天潼路口有一家天福牛肉麵,今天要去那里吃早餐。
天福牛肉麵的对面是一家五福馆,上次隨团返沪,师父介绍就在五福馆吃了早餐。
但吴广毅发现,五福馆斜对面天福牛肉麵门口的短队一直没断,这让他有点好奇。不用问,肯定有独到的美味,才引得那么多人寧愿排队也要品尝。
真的不虚此行,食不厌细啊!
光是招牌上的牛肉,还详细分有筋和无筋两种。他点的牛肉丝麵,麵条弹牙,浇头是牛肉丝和捲心菜丝,牛肉入口即化,捲心菜丝居然全是叶子,配料十足真的美味!
这块土地离吴广毅平时的活动区域太远,不熟悉。餐后还是问了几个戴红袖標的执勤人员,才准確地踏上去楠京西路的始发汽车。
吴广毅总觉得现在一切都是慢吞吞。交通慢,通讯无,想买点东西都没有。好吧,哪怕已经在此生活了好几年,他的思维还是后世的,和现在格格不入。
“福生无量天尊。”
吴广毅刚一敲门,就被久候的冯老板迎进了客堂间,分宾主落座。
客堂当中掛的是一幅东海日出图,那红艷艷的太阳就好像把整个客堂间照得更亮。
左右两边的墙壁上红木方格里掛著四幅杭州织锦:平湖秋月,柳浪闻鶯,三潭印月和雷峰夕照。
一套红木家具很整齐地排列在客堂里:上面是一张横几,紧靠横几是一张八仙桌,贴著左右两边墙壁各放著两张太师椅,两张太师椅之间都有一个茶几。
在东海日出图左侧墙边上,安了个红木材质的佛龕,里面供了一个新江和田出品的白玉观音菩萨。
佛龕里小紫铜香炉的香还有一根没烧完,飘散著轻轻的乳白色的烟,縈绕在观音菩萨的上面,室內飘荡著奇楠香的味道。
这个客堂的摆设有点说不出的不协调,甚至使人一看到就察觉出主人有点庸俗,就像许多东西是逐渐拼凑起来的,原先缺乏一个完整的计划。
但是从这个客堂间可以看出它的主人是很富有的。
吴广毅一进客堂间,就递上预先准备好的回信和一次性相片,以及没有冲印过的柯达胶捲。冯文广接过信件暂时放在了八仙桌旁的横几上面。
八仙桌上放了六碟凉菜,有荤有素地放在六寸的白瓷盘里,吴广毅看了一下,还好没有道士禁食的食材。
旁边放了一个紫砂茶壶和两个外砂內瓷的茶杯。
有不少出家的道士是禁酒的,冯文广也不知道吴广毅是否禁酒。怕犯忌,所以直接就上一壶武夷岩茶代酒解腻。
“来来来,这次贱內母女出行,多亏大毅道长护送,我先敬道长一杯。”冯文广举起杯,豪爽地说道。
“好说,这只是我分內的事情罢了,多谢冯老板,请。”吴广毅举著杯子,一口喝下温茶水。
“来道长,请动筷,东西简陋请见谅,隨意用一点。”冯文广说了几句转向后面:“李妈,可以上热菜了。”
茶过三巡,菜过五味。
“冯老板是浙江人氏?”吴广毅放下筷子好奇地问。
“哦,大毅道长眼光不错,我是杭州人。”冯文广笑道:“沪海商界有很多江浙子弟。”
“我也是看到这四幅织锦才猜到的。”吴广毅用手指著墙上的织锦。
冯文广笑了笑,开口道:“大毅道长,这香江你也跑熟悉了,你看如果我们全家都去香江,做什么行业才能保持家族旺盛发展呢?”
吴广毅思考了片刻:“冯老板,你是第一个愿意让我们作法远距离传送,虽然只是走出了一小步,但是我们之间有缘分的。”
说著拿起杯子喝了一口茶:“如果是外人问我这个问题,我一定会说做生不如做熟,还是开你的钱庄最好。”
冯文广有点惊讶:“这句话有什么不对吗?”
“资本的本质就是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不是话不对,是你处的环境不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