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80章 局势重定,孙权挟天子以令曹操刘备  三国:事后诸葛亮,三兴大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人与人之争,不论口号再响亮,始终都是利益之争。

若能为鸡头,也没多少人愿意当凤尾。

惟一没多少改变的,就只有荆州的刘表了。

自年初到年底,刘表勉强得了个宛城,而这个宛城还不能被刘表掌控。

只因受封南阳太守的刘琦在魏延等军中新秀的支持下,已经不满足于继续受蔡瑁张允等人欺压了。

尤其是在文聘撤回襄阳后,刘琦就将魏延等人分散去宛城周边诸县,将半个南阳掌控在手。

而许都的孙权为了恶心刘表,还在刘琦的南阳太守之上又新增了个镇东将军。

如今的刘表才是个镇南将军,刘表的儿子摇身一变成了镇东将军。

换而言之,在政务上刘琦这个南阳太守还会受刘表这个荆州牧约束一二,在军务上二人就是平等的了。

蔡瑁张允等人更是无权再去干涉刘琦!

虽然明知道孙权在故意离间父子关系,但刘表也无法对孙权采取反制。

想反制离间计的前提是刘表刘琦父子没嫌隙,然而这个基本前提刘表却无法达成,除非刘表就此放弃刘琮转而以培养刘琦为主。

但如此一来,又等于离间了刘表与蔡瑁。

故而这个哑巴亏,刘表只能吞下。

到了建安十一年(206年),孙权不满足再当个车骑将军,于是又奏请刘协,诏为大将军。

二十四岁的大将军,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权势,让孙权也开始变得自大了。

不仅没有削掉荀彧荀攸叔侄以及钟繇的权势,反而对三人还器重有加,即便陈留的周瑜来信相劝,孙权也只对信使称“兄长临终前曾言,内事不决问张公,外事不决问公瑾。如今张公不在,内事孤可自决。”

倒不是孙权不信周瑜对三人的怀疑,而是孙权认为曹操已经偏安益州,而荀彧荀攸钟繇作为颍川世家大族不会一直支持曹操。

曹操能给的,孙权自问也能给。

更让孙权坚信决策正确的是:为了试探刘备的反应,孙权又效仿昔日曹操,也诏刘备为太尉、封邺侯;尽管太尉位在大将军下,刘备也没表现出受到屈辱的反应,反而还专程派人入许都祝贺孙权荣升大将军一职,又表示会与孙权一同匡扶汉室诛灭曹贼。

在曹氏旧部以及刘备的尊崇下,孙权的自信心也越发的膨胀,犹如昔日董卓“天下事在我,我今为之,谁敢不从”一般的狂傲。

更为奇妙的是,曹操在得了益州后,竟然也上书表示,愿意奉孙权号令北伐不服。

就差明着对孙权说:你如果想打刘备,我就从汉中出兵,我们一起将刘备灭了。

为了拉拢曹操这个天然的盟友,孙权派遣使者诏曹操为益州牧、车骑将军,更将曹操的妻儿也送去了汉中,以示诚意。

至于曹操文武的家眷,孙权则依旧扣押在许都,只允许曹操的妻儿将文武家眷的家书一并带去汉中。

孙权挟天子以令曹操刘备,一切看起来似乎都很合理。(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