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当刘备令人将伏完送来的诏书送入陈留城后,周瑜又不得不信。
诏书上不仅写了让刘备退兵回河北,亦写了孙权南逃、孙贵人伏诛、刘协重掌朝纲。
诏书内容是真是假,周瑜亦不难判断。
荀彧荀攸这两个祸患,周瑜亦早就有所预料,奈何孙权骄矜自大,自以为能驾驭荀彧荀攸而不听周瑜良言,这才溃败如斯。
刘备欣赏周瑜之才,并未为难周瑜,并许诺只要周瑜开城投降,便可放其返回江东恪尽忠义。
大势已去,周瑜在陈留固守无益,遂答应了刘备的条件,刘备亦不失言,不仅放周瑜离开,还让周瑜带走了陈留城中的三百余骑兵。
至于剩下的降卒,刘备还没迂腐到全部留给孙权。
“奉劝太尉一句,荀彧荀攸叔侄,心机颇重,且绝对不会对太尉抱以真心!若不能杀,亦不可用,否则来日必受二贼反噬!我主会兵败如斯,皆因二贼之故!”周瑜深恨荀彧荀攸,临走之时亦不忘提醒刘备。
看着离去的周瑜,刘备又生爱才之心:“周公瑾才智不凡,若能为我所用,东南无忧矣。”
徐庶见状则劝:“等主公执掌大势,天下英才皆可为用。可速入许都!”
刘备亦是明白这个道理,故而今日才会放走周瑜。
执掌了大势后,似周瑜这等贤才,便可征募为国家所用。
战乱多年,天下百废待兴,若将英才都杀光了,今后想要治理地方也是颇为困难的。
就比如江东的豪族,若一个个都主动请降,刘备也无法以征战的方式让江东豪族将兼并的土地和人口吐出来;可若不解决掉江东豪族兼并的土地和人口,刘备也无法真正掌控江东。
战争有战争的方式,和平有和平的方式,而不论是战争还是和平,都需要杰出的英才为刘备所用。
陈留既破,刘备不再驻留。
大军一路南下许都,畅通无阻。
随着刘备大军的逼近,许都的伏完顿时慌了。
伏完没想到刘备竟然会不遵诏令,不仅不肯退兵回河北,竟然还兵指许都!
早看破了局势的荀彧,却是冷笑不已。
荀彧会配合伏完安抚许都官吏士民,便是知道孙权走后刘备必会亲临许都。
既然不能再与曹操合作,荀彧自然要向刘备表现出价值和威望,哪怕今后不能继续当尚书令,公卿百官中依旧会有荀彧一席之地。
至于刘协?
在荀彧眼中,刘协只是一个皇权的标志,只要有这么一号人坐在皇位上且可以控制,就足够了!
伏完的表现在荀彧眼中,就跟刚刚诛杀董卓的王允一样,看不清自身的立场处境却偏偏迫不及待的想要号令四方。
荀彧只是稍微推波助澜了一手,伏完就已经将刘备给得罪了。
而且还是以刘协的名义将刘备得罪!
如此一来,刘备为了自保,就只能跟曹操一般挟天子以令不臣,而臣要挟君又必须取得世家大族的支持,若不能跟世家大族沆瀣一气,那就是谋逆!
周瑜的告诫没错:荀彧此人,若不能杀,亦不可用!(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