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58章 大相公江昭!  知否:我,小阁老,摄政天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江昭淡淡点头,持手一礼:“微臣江昭,拜见陛下,拜见景王殿下。”

“免礼。”

“坐吧。”

赵策英摆手道。

于是乎,君臣相对。

然而,就在这时,小皇子赵伸竟是搬着一根小板凳,走了过去。

“江相公,你不认得我了?”

赵伸小脸上尽是关切,一双眼睛专注的望过去,仿若说一个“不”字,就能让他满眼失望,哭闹起来。

江昭一怔,旋即了然。

方才,他仅是点头,却是让赵伸误以为没有得到回应。

“唉!”

特么的,非得这个时候认人吗?

无声一叹,江昭无奈道:“认得。”

“那就好。”赵伸松了口气,眼中尽是欣喜,连连点头。

就在君臣二人的注视下,板凳轻放,乖乖的坐在了江昭脚边。

其后,从案几上捧过蜜水,眯着眼睛,一脸满足的抿了起来。

嗯.

这还能说什么呢?

江昭抬眉,不免摇头道:“小殿下,还真是性情中人。”

“哈哈~伸儿类朕!”

主位,赵策英抚膝,欣慰道:“伸儿乖巧聪颖,自幼便于江卿相处,耳濡目染,若是能学的江卿一身本事的三成,便可一生无忧啊!”

自幼便跟着某位大臣学习,这种师生关系,对于皇室来说其实是相当少见的情况。

通常来讲,皇室师生更多的还是偏向于君臣,而非如此纯粹的师生。

不过,作为皇帝,作为老父亲,赵策英并不介怀。

毕竟,这本来就是他有意促成的结果。

这对于儿子赵伸来说,也是好事。

于传道授业方面,江卿本事,绝对是一骑绝尘的存在。

治国、理政、军事、经济,乃至于平衡之术、驭下之术,都是一等一的水平。

甚至,江卿都算得上他的半个老师。

伸儿有这样的贤相教导,耳濡目染教导二三十年,定能学成一身上乘本事。

他年,老一辈的人都致仕荣休,他也成就千古一帝、世宗皇帝,暮年衰老,儿子一样能镇得住天下,稳得住江山。

好事!

江昭淡淡一笑。

学得他一身本事的三成?

那可不容易哦!

以小皇子为核心的话题,悄然结束。

这一次,君臣叙话,主要还是集中于内阁更替。

赵策英沉吟着,开门见山的说道:

“江卿,朕要你执掌内阁,宰执天下!”

一日即过,五月廿七。

文德殿。

文武百官,有序班列。

“内外百司,若有言者,可即上奏。”丹陛之上,赵策英抚膝垂手,沉稳道。

上上下下,为之一寂。

过了两息左右,也并未有人站出来上奏。

无它,今日是三辞三让!

“老臣有奏!”

陛坫,韩章手持持笏,起身一礼:“老臣忝居相位十二载,已是年逾六旬,眼渐、耳渐聋、记忆渐衰,积劳成疾,腰酸腿沉。

内阁首辅,日理万机,或掌军国决策,或统管地方庶政,以臣年迈之躯,实是难以承受。

庙堂之上,更是不乏功绩、政绩、名望、威望盛于臣者,老臣合该退位让贤。伏望陛下,允臣臣辞官归乡,安度残年!”

说着,韩章重重一叩。

三辞三让,为最后一次辞让,坐着实在是不妥,韩章也就并未坐着,赵策英也并未阻拦。

上上下下,文武百官,齐齐注目过去。

三辞三让,君王就再无挽留之理。

宰辅大相公之位,就要更替!

“大相公!”

丹陛之上,赵策英眼眶泛红,三两步走下。

“唉!”

赵策英长长一叹,一脸的惋惜不舍:“大相公辅朕四载,鼎固江山、治政社稷、平乱靖边、安漕固邦、稳固国基,实为国之干桢、肱骨之臣。

朕,本欲相留。然,大相公积劳成疾,为国伤身,朕纵有万分不舍,终究不能罔顾大相公之奏请。”

“既如此——”

赵策英闭目,唏嘘道:“朕一介偏僻宗室,毫无半分根基,侥幸得了神器,若非有大相公支持,断然是难以稳住江山社稷。”

“既如此,还望大相公受朕一礼,切勿阻拦。”

话音未落,赵策英退后半步,肃然一揖:“多谢大相公,两代鼎固之恩!”

文武百官,为之哗然。

君王一礼,这是什么样的礼遇?

“这——”

韩章一惊,连忙回礼:“陛下言重!”

如此,君臣二人,相互一礼。

其后,赵策英徐徐走上丹陛,背对百官,一副伤痛欲绝的模样。

自有内官持诏走出,朗声唱道:

“门下,制曰:朕惟两代辅臣,社稷之镇,邦国之桢。

内阁首辅韩章,秉心沉毅,抱道忠纯,定策立储则安宗庙,拓边抚民则靖邦畿。秉政持衡而肃朝纪,其功在青史,德被寰区。

今以年登耆耋(dié),筋力渐衰,累疏陈情,乞还印绶,朕览奏恻然,重违其意,特颁异数,以优元勋。

特授“入对”特权、“不科罪”特权、“奏事”特权。

特赐舆马、相州甲第、良田百顷、黄金千两,可荫补子孙三人,遂闲居之乐。

朔望咨政,听以札子言事。

於戏!

虽解机务,勿释忧国之念;既适林泉,尚敷经世之略,颐养天和,为朕表率群伦,镇安四海!

钦此。”

诏书不长,也就唱了一二十息。

除了一些安抚的词以外,主要是赐予了三大特权。

入对权、不科罪权、奏事权。

入对权,也即可入宫觐见,咨询庶政。

一般来说,致仕都讲究“不问政事”。

入对权,也就是“退休不褪色”,允许臣子入宫觐见,议论时政。

当然,都已经致仕荣休,但凡有点脑子的人,都肯定不会胡乱觐见,议论时政。

不科罪权,也就是皇恩特赦,罪责豁免。

但凡不是罪责大到怨天尤人的程度,通常来说都会豁免罪责,算是不能世袭传承,且仅局限于本人使用的“免死金牌”。

奏事权,上疏言事,通达圣听。

这也即准许臣子举荐官员、以及上呈关于一些军政的决策、建议。

若说入对权是君臣面对面议政,那么奏事权就是远程呈奏奏疏。

两者,一近一远!

三大特权,其实并不稀奇。

一般来说,就算不赐封,位极人臣者也或多或少都有此特权。

区别就在于,有些人通过诏书得到了赐封,有些人是潜规则上具有这种特权。

此外,还赏赐了车驾、田地、宅子、荫补名额。

单就诏书中的赏赐来说,并不算特别丰厚,也就常规宰辅大相公致仕的水平。

但,赵策英的一礼,早已胜过一切封赏!

韩章面红耳赤,满面荣光,重重一礼道:

“臣韩章,拜谢陛下!”

“大相公致仕,朕实是无心理政。”

赵策英叹息一声,挥了挥衣袖。

“散朝——”

尖锐呼声,传遍大殿。

文武百官,相继散退。

就此,三辞三让结束!

大相公韩章,就此致仕!

内阁人选,也就此更替。

除了文彦博遭人弹劾,被迫贬官以外,该致仕的就致仕,该留任的就留任。

六月初一。

官家召见文渊阁大学士江昭,君臣二人叙话半日,论治政天下,论开疆拓土。

六月十一。

江昭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内阁首辅、枢密院枢相,拜上柱国、太子少傅、大礼使、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提举实录、提举秘书省、提举三馆秘阁,授宣徽南院使。

新的宰辅大相公——江昭!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