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安,他確实承受得起史书这样的评价!
孝武帝在谢安死了之后,这才发现,威胁自己权力,正是自己一手提拔起来的弟弟司马道子!
真是斗完宰相斗兄弟!
这俩兄弟,充分发挥司马氏的內斗精神,在没有別的对手之下,相斗了起来。
谢安一死,孝武帝刚开始的一段时间还感觉权威在手,和司马道子俩个同气连声,一起沉湎酒色,把宫廷搞的乌烟瘴气,又信奉佛教,宠幸僧尼,朝政日益昏暗。
然而,就在俩个兄弟享受人生的时候,潜藏的矛盾开始形成,
这矛盾由外戚太原王氏引发。
这王氏是孝武帝王皇后一派的,他们仗著王皇后,开始谋夺权力。
其中王恭是代表人物。
当然,这和孝武帝有意用外戚来制衡司马道子也有关係。
司马道子做了宰相之后,权势越来越大。
袁悦之劝说司马道子专揽朝政,不要让王恭有权力。
王恭也不是吃素的,当下请孝武帝杀了袁悦之。
最⊥新⊥小⊥说⊥在⊥⊥⊥首⊥发!
孝武帝为了打击司马道子,当下隨便找个罪名,把袁悦之杀於市中。
这一下,主相之间的矛盾由於袁悦之被杀而公开化了!
接下来,俩兄弟互相爭起地盘来了。
太元十四年(公元389年),镇江陵的荆州刺史桓石民和镇京口的青、兗二州刺史譙王司马恬相继死去。
这就引发了兄弟俩人爭夺地盘了!
皇帝毕竟实力强一点,让江陵、京口两藩分別为王忱和王恭所得。
司马道子弱一点,只任命同党庾楷为豫州刺史。
太元十七年(公元392年)十月,王忱病死於荆州刺史任上。
这一下,俩人又爭了起来。
司马道子想要王国宝为荆州刺史,孝武帝自然不愿荆州这块肥肉落入司马道子手中,他迅速採取行动,不经司马道子所控制的吏部銓选,以“中詔”任命心腹近臣殷仲堪为荆州刺史。
与此同时,孝武帝还任命郗恢代替以老病退的朱序(淝水之战一嗓子上台的朱兄)为雍州刺史,镇守襄阳。
司马道子知道这样斗下去,始终不是皇帝的对手,於是,想出了一个大伙不再斗的法子——杀死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