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367 牛李党爭害国家  小招说:魏晋南北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这本来是李德裕立了大功。

但是宰相牛僧孺却跟唐文宗说:“收復一个维州,算不了什么;跟吐蕃搞坏关係,才不合算啊!”

他要唐文宗下令叫李德裕把维州让还吐蕃,这事使得李德裕气得要命!

后来,有人告诉唐文宗,说退出维州城是失策,並且说这件事是牛僧孺排挤李德裕的手段。

唐文宗这懊悔,对牛僧孺也疏远了。

不过,唐文宗本人也受宦官控制,话事权並不强。他一会儿用李德裕,一会儿用牛僧孺。一派掌了权,另一派就没好日子过。两派势力就像走马灯似地转悠著,把朝政搞得十分混乱。

这正是宦官们所需要的!

总之,玩弄两派於鼓掌之间,谁势力起来,就换另一势力,让势力始终保持在宦官的手里!

唐文宗想起这件事就直嘆气,说:“要平定河北容易,要除掉朝廷的朋党可真难啊!”

牛、李两派为了爭权夺利,都討宦官的好。

最⊥新⊥小⊥说⊥在⊥⊥⊥首⊥发!

李德裕做淮南节度使的时候,监军的宦官杨钦义被召回京城,大家传说杨钦义回去一定掌权。临走的时候,李德裕就办酒席请杨钦义,还送给他一份厚礼。杨钦义回去以后,就在唐武宗面前竭力推荐李德裕。

太和六年,李德裕入朝任兵部尚书。

京兆尹杜悰看到李德裕要起来,当下向李宗閔提出建议,希望他通过推荐李德裕任御史大夫的方法,与李德裕修好。

李宗閔觉得是个办法,当下同意了。

杜悰便去造访李德裕,把这事告诉了他。

李德裕听了非常高兴。

哪里知道,李宗閔与杨虞卿商议后,决定不推荐李德裕。

就这样,李宗閔错过了双方和解的最好的机会。

太和七年,李德裕升任宰相,將杨虞卿、张仲方、张元夫、萧浣等牛党人物降职,出为地方官。不久,李宗閔也被罢免宰相职务,出为山南西节度使。

太和八年,当权的李训、郑注为了排挤李德裕,再次引荐李宗閔入相,李德裕出为镇海节度使。

太和九年,李训、郑注指责时任京兆尹的杨虞卿传播谣言,说郑注为皇帝配药时,採集民间儿童的心肝。

天子大怒,將杨虞卿下狱。

李宗閔知道杨虞卿的重要性,当下为杨虞卿辩护,也遭到贬斥,出为明州刺史。

会昌元年,公元841年,唐武宗召李德裕入朝为相,信任有加。

之后数年间,李德裕对李宗閔、牛僧孺等一再贬黜。

公元846年,唐武宗病死,宦官们立武宗的叔父李忱即位,就是唐宣宗。

唐宣宗听从宦官们的话,把武宗时期的大臣一概排斥,即位第一天,就撤了李德裕的宰相职务。

此后,宰相白敏中等人一再贬黜李德裕,李宗閔也病故。

牛李两党的纷爭,这才落下了帷幕。

这四十年间的两党相爭,对唐代政局有很大的影响,因为统治阶级內部的宗派斗爭,导致上层领导根本无心顾及百姓的生活,也使得社会各种矛盾开始趋於尖锐化,加深了唐朝后期的统治危机,使本来腐朽衰落的唐王朝走向灭亡。

许多皇帝喜欢下面的大臣们党爭,因为爭得越凶,皇帝越可以利用两边的关係,从而维护自己绝对的至尊之权。可是,他没想到的是,党爭起来了,谁去治国?谁去管百姓的生活?谁去防御外敌?所以,任何的党爭,只会带来危害,不会带来好处!一个国家,最好的状態是上下一心,都在为国为民而做事。搞斗爭,只会让国家走向动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