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頊在韩琦的帮助下,顺利继位,是为宋神宗。
赵頊是赵曙和皇后高氏所生的长子,皇位的继承,一点问题都没有。
嘉佑八年,公元1063年,赵頊与其父赵曙一起入居庆寧宫。
这时的赵頊,梦到有一位神人捧著他登天。
这在弗洛伊德《梦的解释》中说,那就不是个好兆,因为,梦乃现实愿望的堆砌物。这意味著,现实中的赵頊,没人捧他登天。
赵頊没有读过这本书,所以,他跟人说梦到有神人捧他上天,实际上,就是他为了忽悠人,让人相信他是有神助的而已。
许多领袖,就是喜欢用迷信的把戏来迷惑百姓。
这一年的三月,赵禎逝世,赵頊的父亲赵曙即位,授赵頊为安州观察使,封光国公。
五月,赵頊受经於东宫。
如果没有意外的话,赵頊,將成为皇太子,將成为大宋的继承人。
赵頊相貌不凡,举止皆与常人不一。而且天性好学,每次请教学问都一直到日落而忘记了进膳,赵曙见了他如此好学常场派遣內侍去阻止他。
赵頊每次正衣冠与行礼都非常注意,即使是最炎热的时节,也未尝用扇。侍讲王陶进入宫內,赵頊率弟弟赵顥向他参拜,可见对师傅的尊重。
九月,加封忠武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淮阳郡王。
赵頊在幼时,便“知祖宗志吞幽,蓟、灵武,而数败兵”,立志“雪数世之耻”,所以,他到十多岁时,就“慨然兴大有为之志,思欲问西北二境罪”。
他的父亲即位时,赵頊已经十六岁,这期间王安石所主张的改革理论在社会上有了广泛的影响。加之在潁邸任职的韩维、孙永等人是王安石的崇拜者,在其日常讲论之间,赵頊也会受到他们的影响,因而对王安石更加关注,想著將来有机会的话,一定要重用这个王安石。
治平元年,公元1064年,赵頊进封潁王。
治平三年,公元1066年,十月,赵曙病重,赵頊按照宋仁宗时期的旧制,请求两日一到邇英阁讲读,以安朝廷百官之心。
他的这个做法,充分说明了赵頊是个顾全大局的人。
十二月,赵頊被立为皇太子。
赵頊在东宫读书时,就十分崇尚法家学说。在法家之中,他尤其喜欢韩非子,对法家“富国强兵”之术颇感兴趣;
他还读过王安石的《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对王安石的理財治国思想非常讚赏。
法家学说对赵頊有很大的影响。
在谈论治国之道时,赵頊常常提起一些古代锐意变法的法家人物,“若古之立功名者,管仲之於齐,商鞅之於秦,吴起之於楚,皆使政令必行”。法家学说中改革进取的精神与“法”、“术”、“势”相结合的加强君主专制的思想,对他的一生都產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