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建立,徐达居功至伟,而能够与徐达比战功的人,只有常遇春。
常遇春,也是出身於贫苦农民之家。
他青少年时期,就胸怀大志,不甘心老死于田间。
一个人的成功,和他的志向有很大的关係。志向在天空的,奋斗成功了,就是鸿鵠;志向在梁间的,活多少岁,都是燕雀!
常遇春知道,在这个乱世中,想要有所作为的话,就要会武艺!所以,他隨人习练武术。
只是,他由於家贫,无力支付学费,当下就以多出力干些勤杂工换取学习机会。
常遇春除了练习武艺,还读了不少书籍,会作诗写文章,可谓文武全才!
这在乱世,是非常难得的!许多將领是会武,但往往缺少文才,使得他谋略上的不足。
等到常遇春长大成.人后,他的体貌奇伟,身高臂长,力大过人,同时精於骑射,各种兵器都能使用。
釵於匣內待时飞!
常遇春已经是釵了,所以,只要时机到来,他將腾飞!
他最好的等待,就是等来起义军,可是,人家起义军根本不鸟他!
在这种情况下,常遇春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了当盗匪!
他投奔活动於怀远、定远一带的绿林大盗刘聚。
常遇春,就此成为了常强盗!
刘聚见常遇春有勇力,就让他当什夫长,並引为心腹。
常遇春跟隨刘聚拦路抢掠,入宅为盗。
他起初颇觉新鲜,既能大碗食肉,又能分得银两。但在数月之后,常遇春就发现刘聚只知打家劫舍、四处抢掠,並没有什么长远打算,更別说要谋什么大业了!
常遇春知道,跟著这样的强盗混,再怎么也没出路!
他就此萌发了脱离盗群,另寻出路的念头。
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四月,常遇春隨刘聚在和州抢掠时,正巧遇上朱元璋率军攻打和州。
常遇春早就听人说过朱元璋仗义豪侠,很有作为。
他便利用在和州相遇的机会,装成老百姓,观察朱元璋的行经。
他亲眼目睹了朱元璋平易近人,视士卒如弟兄的作风,也看到了朱元璋的部队纪律严明,不害百姓的行为。
常遇春觉得朱元璋是个做大事者,而刘聚仅仅是个盗匪,根本不能与朱元璋相比。
常遇春当机立断,决定在和州投奔朱元璋。
这时的朱元璋,还不是什么大人物,所以,要投奔他並不难,不过,朱元璋不是刘聚,不是有力气就要的!
朱元璋以为常遇春就是有点力气的强盗,所以,对常遇春的投奔,態度很冷淡。
不过,他通过交流之后,很快就改变了看法。
“你是不是挨了饿,想到我的队伍中找饭吃?”
朱元璋像往常问那些要投奔他的饥民一样,用淡淡的口气说。
“我在刘聚手下打家劫舍,並不愁衣食,只是刘聚只知抢掠和盗窃,並无大志。我听说將军是位贤明智者,因此前来投奔,为將来的前程愿效死力!”
常遇春掷地有声地回答朱元璋,把自己和那些为了饱肚的饥民区分开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