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639 洪武之治  小招说:魏晋南北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朱元璋还鼓励开垦荒地,公元1370年下令:北方郡县荒芜田地,不限亩数,全部免三年租税。他还採取强制手段,把人多地少地区的农民迁往地广人稀的地区;对於垦荒者,由政府供给耕牛、农具和种子;並规定免税三年,所垦之地归垦荒者所有;还规定,农民有田五至十亩的,必须栽种桑、、麻各半亩,有田十亩以上者加倍种植。这些措施大大激发了农民垦荒的积极性。

除了民屯外,明初还有军屯和商屯。军屯由卫所管理,官府提供耕牛和农具。明军士屯守比例是:边地军队三分守城,七分屯田;內地军队二分守城,八分屯田。军粮基本上自给自足。

这种军屯,使得卫所制在明初兴盛。当时全国大大小小的卫所,达到了数千个。其中广东海陆丰一带,就有碣石卫。我的先祖黄有能,正是碣石卫里任职。他生下五子,其中长子黄永兴,在大安所任职。他晚年看重青塘佳地,便在青塘驻扎,成为青塘黄氏师祖,繁衍至今,成为数万人的大村。其中,村中保持了军队里的暗语,谓之军话,同时保持了军队里的许多风俗,如盖仔狮等等,可见卫所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至於商屯,就是指商人在边境僱人屯田,就地交粮,省去了贩运费用,获利更丰。商屯的实行,解决了军粮问题,同时也开发了边疆。

朱元璋深知灾荒给农民造成的痛苦,即位后常常减免受灾和受战爭影响的地区的农民的赋税,或给以救济。多次在全国范围內实行大型的租税蠲免。洪武二年是明初第一次大规模地蠲免赋税。之后的三年、四年、九年,也曾在应天、河南、北平、山东、江西、两浙等地陆续蠲免赋税。到洪武二十四年统计时天下田土,已达到3,874,746顷。

朱元璋还十分爱惜民力,提倡节俭。在朱元璋措施的推动下,农民生產热忱高涨。明初农业发展迅速,元末农村的残破景象得以改观。农业生產的恢復发展,促进明代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朱元璋的休养生息政策巩固了新王朝的统治,稳定了农民生活,促进了生產的发展。

另外,朱元璋十分重视兴修水利和賑济灾荒。在即位之初就下令,凡是百姓提出有关水利的建议,地方官吏须及时奏报,否则加以处罚。到1395年,全国共开塘堰大约40987处,疏通河流大约4162道。

他的这些政策,使得他统治期间,经济走向了繁荣,人们过上了安稳的生活,史称“洪武之治”。

如果朱元璋没有晚年的疯狂杀人,在史上,他的地位將接近唐太宗、康熙,可惜,杀人如麻的朱元璋,成了一半明君一半恶魔。

《明史》对朱元璋的评价是:“太祖以聪明神武之资,抱济世安民之志,乘时应运,豪杰景从,戡乱摧强,十五载而成帝业。崛起布衣,奄奠海宇,西汉以后所未有也。”

最⊥新⊥小⊥说⊥在⊥⊥⊥首⊥发!

这是对他建立明朝的讚誉。

他为政上的讚誉是:“惩元政废弛,治尚严峻。而能礼致耆儒,考礼定乐,昭揭经义,尊崇正学,加恩胜国,澄清吏治,修人纪,崇凤都,正后宫名义,內治肃清,禁宦竖不得干政,五府六部官职相维,置卫屯田,兵食俱足。武定祸乱,文致太平,太祖实身兼之。至於雅尚志节,听蔡子英北归。晚岁忧民益切,尝以一岁开支河暨塘堰数万以利农桑、备旱潦。用此子孙承业二百余年,士重名义,閭阎充实。至今苗裔蒙泽,尚如东楼、白马,世承先祀,有以哉。”

得史如此称讚,虽死何憾!

他自己也说:“我本淮右布衣,天下於我何加焉!”

是的,我本来就是个平头百姓,如今做下这么多丰功伟绩,我还怕人家说我什么!

真是自信中带著狂傲,不愧为明太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