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定国见吴三桂的部队已进入山间小道,摆成一字长蛇,鱼贯而行,不由大喜,知道今日吴三桂有来无回了!
吴三桂军队行过一段路,开始登山,持续不断,上山的已有一万二千余人,仍看不出有伏兵的任何跡象。
如果他们继续前进,那么,能够逃跑的人,可就不多了!
可惜的是,任何事情的发展,除了必然因素之外,也会出现偶然因素。所以,许多事情不可预料,就在於此!
李定国伏击吴三桂,也遭遇了偶然因素了,那就是,有人叛变!
就在吴三桂军队毫不知情地前进的时候,突然,有一明將装束的人,不知从何处跑出来,慌慌张张地赶到三桂军前投降!
此人叫卢桂生,任南明永历政权大理寺卿。
他向吴三桂泄露了李定国的伏兵之计,指出清军已误入埋伏圈。
吴三桂闻听,大惊失色,急传令停止前进,部队速撤,並令骑兵下马,舍骑步行,搜索伏兵,同时,命炮兵对准沟莽树丛中发炮,弓箭手用箭矢猛射,一时之间,两旁丛莽中“矢炮雨下”。
伏兵不得號令不敢出战,听凭枪炮与箭矢袭击,倒毙在林沟中。
隱蔽在第一道埋伏线的竇民望,知道埋伏已被识破,不得已,发炮出战,第二伏的明军也发炮,衝出救援。
於是,双方在山上接战,短刀肉搏,血肉横飞,霎时间,双方战死者的尸体如堵墙般遍布!
战斗打响时,李定国正坐在山顶,一听號炮失序,十分惊异,还没等弄清情况,一炮弹落在他面前,爆炸激起的尘土,飞溅了一脸。
卢桂生投降告密,打乱了李定国的部署,他也无法统一指挥。
明伏兵被迫出阵,人自为战。
李定国镇定下来后,仍据险督战。
激战从卯时一直持续到中午,双方伤亡都很惨重,山上山下,到处都布满了尸体。
不久,征南將军卓布泰部、多尼部及时赶到,增援了吴三桂,而明军损失殆尽,孤立无援,力不能支。
李定国悲愤已极,於当天夜,率残部撤退,去追寻朱由榔去了。
此战后,卢桂生因在关键时刻有“功”,被清朝赏给云南临元兵备道的官职。
这个桂生,人如其名,真的让吴三桂生存下来了!
磨盘山之战,是明军给予占有明显优势的清军最后一次沉重的打击。
清廷因损兵折將,大为恼怒,经诸王、大臣会议后,於顺治十七年六月惩罚统兵將领:多罗信郡王多尼罚银五千两,多罗平郡王罗可鐸罚银四千两,多罗贝勒杜兰罚银二千两,都统济席哈革一拜他喇布勒哈番並所加级,副都统莽古图、傅喀、克星格也受到处分,征南將军赵布泰革职为民。
李定国在兵势已如强弩之末时,仍然能够组织和指挥这样一场勇猛的阻击战,真是不愧是明清之际最杰出的军事家之一!
南明遗民刘彬,听闻磨盘山之战后,写诗讚颂:“凛凛孤忠志独坚,手持一木欲撑天。磨盘战地人犹识,磷火常同日色鲜!”
此战之后,清军再不敢骄横穷追。
李定国,不愧为举世之才!
就是史可法也比他不上,因为史可法只有帅才,没有將才,而李定国,两者兼备!人才难得!
可是,惜哉,惜哉,才自清明志自高,生於末世命偏消!
李定国一路追隨永历帝朱由榔,可是,始终没有赶上他!
原来,朱由榔在马吉翔挟持下,从腾越逃入缅甸。
三月,李定国、白文选相会於木邦,商议今后去向。
李定国认为:“缅甸地区贫苦,大军进入缅甸日后必回发生祸乱,况且缅甸只是你我二人,皇帝去到缅甸,说不定不安全!”
白文选则说:“现在內地都已经被清寇占领,继续在內地会危险,不如,我隨皇帝去缅甸,你主持外部军务大事。”
李定国与他意见不和,当下便各自行动。
磨盘战役后,李定国余眾不过数千,势力很是窘迫。不过,不久之后,贺九仪从广南率万人来会合,祁三升、魏勇等均率部投归,李定国的军势稍振。
李定国將大营移孟璉,多造印敕,遍结土司,號召共同抗清。
沅江土司那嵩起兵响应。李
定国部坚持数月,被清军攻破,又移营孟艮,招安头人,耕种纳粮如郡县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